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678节(1 / 4)

加入书签

简雍忽然有些后悔,随即一想,又释然了。形势如此,也该做出选择了。

刘备将简雍瞬间的神情变化看在眼里,心中一声轻叹。简雍变了,他已经倾向孙策,站在孙策的角度说话,为孙策辩解。他是什么时候变心的呢,是上次去东海,还是这次去白狼山?

刘备转过头,避开简雍的目光,歪了歪嘴,露出无声的苦笑,心里一片凄凉。虽然回到了幽州,终究还是没逃过孙策的魔爪。变了心的又岂止是简雍,云长、益德都对孙策敬佩有加,就连他自己手里这一对长剑都是孙策为他们打造的。他不肯为孙策效力,到头来还是成了孙策手中的鹰犬,为他拖住了袁谭。

当然,袁谭也是孙策手中的刀,大家彼此彼此。

刘备调整了一下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些。“宪和,你说我该如何选?”

简雍也暗自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他和刘备说话的机会不多了。“玄德,天下形势已明,天子英明,少年有志,一心想中兴大汉。吴侯乃是不世出的英雄,坐镇中原,已经是诸侯之伯,迟早会走出那一步。你若是选择尊奉朝廷,那就与张使君联合,听朝廷号令。袁谭已经向朝廷称臣,你们之间自然不再是敌人,可携手而战,纵败亦不失忠义。若是尊奉吴侯,那就不必再犹豫,与太史慈联手,拿下幽州,再联袂挥兵南下,袁谭何足道哉?以你的勇武,再加上云长等人的相助,将来不失一方诸侯,富贵可期。若依违不定,两者皆失,悔之晚矣。”

刘备点点头,淡淡地说道:“多谢宪和。你也累了,去休息吧。”

简雍拱手施礼,一揖到底,向后退了两步,转身出帐去了。

刘备独坐帐中,眯着眼睛,看着摇晃不定的帐门,眼神变幻,一声不吭。不知不觉,泪水涌出眼眶,沿着脸庞滑了下来。他扔了长剑,双手捂着脸,紧紧的咬着牙,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简雍是他从小一起玩的伴当,生死相随这么多年,现在却要离开他了。简雍不是贪图富贵的人,否则当初在小黄就可以投降孙策,现在离开,是觉得形势无可逆转,再努力也没有意义。

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想。孙策势大,坐拥中原五州,麾下人才济济,猛将辈出,谋士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太史慈坐镇幽州,解决了战马短缺,一战而震破胡人之胆,自己哪里还有机会。

可是就这此放弃,向孙策称臣,实在不甘心啊。为什么他能做到,我就不能做到?

老天真是不公。

“玄德?”刘修推帐而入,见刘备坐在案边,双手捂脸,叫了一声。

刘备吃了一惊,将手指分开了些,见是刘修,这才松一口气,连忙用手抹了一下脸,又取出手帕,手忙脚乱的拭去脸上的泪水,吸了吸鼻子。“德然,有什么事?”

刘修看到了刘备脸上的泪水,惊讶不已,直到刘备再次发问,他才指指外面。“牵子经来了。”

“谁?”

“冀州安平的牵招牵子经。”

刘备又愣了一会,这才反应过来,禁不住一阵狂喜。牵招是他少年时偶尔认识的好友,那时候才十五六岁,正是少年意气,一见如故,便为刎颈之交。后来两人一个随公孙瓒,一个随袁绍,分属两个阵营,来往便少了,听说牵招在袁绍阵营里因为他老师的事并不得意,现在到这儿来,莫不是要投我?

走了一个简雍,来了一个牵招。上苍待我不薄啊。

刘备起身就往处冲,走了两步,又折了回来,取起地上的长剑,收入鞘中,大步出帐。

“子经!子经!你想得我好苦啊!”

牵招站在帐外,双手拢在袖中,看着刘备从大帐里冲出来,不禁哑然失笑。他张开双臂,迎了上去,与刘备抱在一起,用力的拍打着对方的后背。过了一会儿,刘备向后退了一步,拉着牵招的手,放声大笑。

“子经,进帐说话。”

两人入帐,刘备吩咐人准备酒菜,要与牵招痛饮。牵招打量着刘备,看到了刘备脸上的泪痕,有些意外,却不好直言挑破。

“玄德兄,别来无恙?”

“无恙个屁。打了几个月,还没攻下涿县,这个冬天都要耗在这儿了,我都愁死了。”刘备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兴致高涨。“子经,你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听说你在袁谭麾下掌骑,莫不是来送战书?”

牵招瞥瞥刘备,微微一笑。“若是战书,你敢接吗?”

刘备眼珠一转,嘿嘿笑道:“若是你出战,我就不接。若是袁谭出战,我求之不得。他是不是任城之战吓破了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好生无趣。”

牵招咳嗽一声。他毕竟是袁谭之臣,不能像刘备一样调侃。“用兵只问胜负,不在乎进退。玄德,你收到太史慈的消息了吗?”

听到太史慈三字,刘备的心情顿时不好了。他静静地看着牵招,皮笑肉不笑。“听说了一些。怎么,袁谭怕了,派你来请降?”

牵招不理会刘备的试探,坦然说道:“我刚从白狼山回来,与太史慈有一面之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