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677节(1 / 4)

加入书签

孙乾借着机会,以管宁带来的两卷书为例,说明了相关的兴学计划:辽东将来也会效仿中原,将郡中才俊的文章结集,印行天下,与天下读书人共相探讨,发表的文章会有润笔,学问好的可以聘为郡县学堂的经师,领一份俸禄。将来文章多了还会印行专著,留名青史。

当然,文章写出来还没有结束,印行天下的同时也要面对天下读书人的质询,如果文章的水平不够,不仅是写文章的人丢脸,辽东人也跟着丢脸,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选一个学问渊博的大儒做祭酒,在所有的文章发表之前进行审核,确保发表的文章都有一定的水准,经得起考验。

最后,孙乾请柳毅等人推荐祭酒人选,不一定要辽东人,只要学问好,哪儿的人都可以。南阳郡学的祭酒邯郸淳就是颍川人。

孙乾一通话说完,柳毅等人很矛盾。兴学重教当然是好事,著书立说也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可是要和中原人比学问,他们都有些心虚。这文章写出来,被管宁这样的中原大儒一顿猛批,那岂不是丢脸丢到全天下了?想来想去,辽东还真没有人够资格做这郡学祭酒。除非像孙乾所说,请管宁、邴原这样的中原大儒坐镇把关,否则他们就算写出文章也未必敢发表啊。

管宁听完,盯着孙乾说道:“郡学祭酒只管教学和研究经籍?”

孙乾含笑点头。“吴侯说过,最勇敢的武士就应该去战场,最聪明的文士就应该去做学问。幼安先生就适宜做学问,做官太浪费了。”

管宁抚着长须,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小戏精

孙策伏在栏杆上,看着波涛起伏的海面出神。

北风劲吹,鼓足了巨帆,推着巨大的楼船在海面上急驰,海浪拍打着船腹,哗哗作响,与舱中甄宓、甘梅等人的歌声呼应,浸染着一丝丝新年将来的喜庆。

孙策的心情也和她们的歌声一样,轻快得要飞起。

公孙度一战而降,太史慈击破东部鲜卑,甘宁又顺利的平定了乐浪,幽州攻略几乎以完美的结果实现,除了甘宁在乐浪杀伤过多,被新上任的太守张敞告了一状之外,比他预期的还有好。

就具体的战斗而言,同等的兵力下已经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在新式军械和精兵之前,任何对手都甘拜下风。

这种感觉真好。

如果腰包不空,那就更好了。不过这一天也不会太久,有生之年肯定可以实现。三十年后,太平可期,我还没到花甲之年,说不定还有机会率领强大的水师来一次全球航行,去美洲看看。

身后传来怯怯的脚步声。孙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甄宓走路如猫,甘梅走路如溪水,只有长公主刘和走路才会像小白兔,透着一丝丝不安。

孙策直起身,伸手将刘和的风帽拉好,又握着她的手。刘和的手凉凉的。“外面这么冷,你怎么不在里面待着?”

刘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伸手拢好鬓边的一缕发丝。“见夫君穿得这么少,我还以为不冷,没想到……”她裹紧了风衣,靠在孙策一边,眯着眼睛,看着船下翻滚的海浪,想说什么,眨了眨眼睛,却又没说出来。

孙策看得真切,笑道:“想说什么?”

刘和吐出舌尖,舔了舔嘴唇。“夫君,凉州和幽州……哪个更冷?”

“差不多吧。”孙策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幽州是东西走向,南北差距有限。凉州南北跨度比较大,在武都和在酒泉可能会差很多。有的地方可能会比幽州暖和些,有的地方却可能比幽州还要冷。怎么,担心你弟弟?”

刘和低低地应了一声。“他和夫君几乎同时出征,如今夫君凯旋了,他不知道是否顺利。凉州人……很残忍的,万一……”她伸手掩住嘴,眼神有些惊恐,随即又往海里唾了两口唾沫。“呸!呸!”

孙策被她逗笑了。他一直没有收到凉州的消息,也不清楚天子西征的结果如何,但他做了一些安排,按照时间计算,应该已经送到天子面前了,只是不知道他会如何反应。想起天子,他多少有些欣赏,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能够支撑到现在,甚至还能组织起一次西征,不管有多少含金量,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真希望他能平安无事,看看他究竟能走多远。不过天子真要是翻了盘,恐怕不会手软,孙家也该灭门了。

“人都是残忍的,不仅仅是凉州人。”孙策意味深长的说道。

刘和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垂下眼皮,情绪有些低落。孙策牵起她的手。“外面冷,回去吧。”领着她回了舱。甄宓正和甘梅闲聊,见孙策进来,放下手里的零食,起身倒了两杯热茶,一杯递给刘和,一边递给孙策,眉间带着喜色,笑盈盈地瞥了孙策一眼,又瞥了刘和一眼,饱满丰润的嘴唇翕动,却没有声音。

“长公主哭了?”

孙策笑而不答,入了座。甄宓倚着孙策坐下,仰着头。“夫君,我有一个疑问。”

“说来听听。”

“管宁上任伊始,就写文章反驳邯郸淳,还用驿传将文章送到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