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678节(2 / 4)

加入书签

刘备愣住了。“你也去了白狼山?”

“是的,我本来奉命去联合乌桓,袭你后路,没想到太史慈势如破竹,三郡乌桓俯首,只得铩羽而归。玄德,孙策攻占辽东,公孙度已经投降了,太史慈又击退鲜卑人,逼降了三郡乌桓。等他稳住形势,挥兵西向是迟早的事。你还能在涿县坚持多久?”

刘备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不见。“子经是劝我投降袁谭吗?”

牵招摇摇头。“我与玄德相契,深知玄德雄心,又何必做这无益之事。不是投降,是结盟。”

“结盟?”刘备哈哈一笑。“就算我和袁谭结盟,恐怕也不是孙策的对手吧?我还不如与太史慈结盟呢,至少不用担心他突然出现在我身后。与袁谭结盟,替他挡住太史慈,对我有什么好处?”

“等待转机。”牵招一字一句地说道。“玄德,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孙策三面出击,南至交州,北至幽州,东至海,西至武关,与天下为敌,焉能长久?”

讨价还价

牵招算了一笔帐。这笔帐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沮授、郭图联手的谋划——从袁绍入冀州以来,这是他们第二次联手,上次是界桥之战——当然也有牵招本人的见闻。他在白狼山与太史慈见面,既见识了太史慈的能力,也看到了太史慈宏伟计划暗藏的隐患。

太史慈要在幽州推行化胡策,教化胡人,这里面蕴藏着太大的风险。

几百年来,对付胡人的政策不外乎征和抚。不管是征还是抚,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华夷之防,华是华,夷是夷,泾渭分明。水土不同,风俗不同,只能因地制宜,不能勉强。乌桓入塞几百年都没什么变化,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归化?

更重要的是化胡就是剥夺部落大人对部众的控制权,哪一个部落大人愿意这么干?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力,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岂能拱手让人。可想而知,他们肯定会反抗,不是起兵,就是坐地起价,开一个孙策拿不出的价钱。而以胡人的贪婪和狡诈,他们更可能兼而有之,先敲孙策一笔钱,然后再寻衅滋事,翻脸不认人,号召部众起来造反。

事实上,郭图已经做了安排,这样的事几乎必然会发生。

到了那时候,太史慈能怎么办?只有战。太史慈的确很善战,但是他击败鲜卑人的四场战斗都是正面作战,迅雷不及掩耳,鲜卑人根本来不及反应,逃都来不及逃。如果到了草原上,双方追逐作战,他能不能找到那些胡人都是个问题,更别说破敌了。

战事一起,那就是个无底洞,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钱粮。一旦孙策供应不上,太史慈不是大败而归,就是战死草原,到时候孙策要么亲自上阵,要么放弃幽州。如果是前者,解决不了在草原上捕捉战机的问题,他的结果未必就能比太史慈强到哪儿去,胜败全看运气。

而人的运气总会用尽的。

说完了幽州,牵招又透露了一个消息:郭图返回之后,重新接管了细作营,交州传来消息,刘繇、高干败走豫章后,退守交州,与交州士族联手杀了交州刺史朱符,现在正与孙坚作战,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具体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保密的问题,现在还不得而知。

一旦交州生变,孙策就要交州到幽州两线作战。如果再加上益州的曹操、冀州的袁谭、关中的朝廷,他要同时面对五个对手,战线长达四五千里,需要动用的兵力超过十万。

中原再富,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吗?

刘备听得很认真,也很兴奋,但他还没失去理智。他不是牵招,他见识过孙策的实力,尤其是他身边的军谋处。那些都是谋略出众的人精,能与沮授、郭图比肩的人也有好几个,沮授、郭图能想到的,他们当然也能想得到。

酒菜送了上来,刘备端起酒杯,向牵招示意,一饮而尽。他抹了抹嘴。“子经,就算如此,孙策也会放弃交州,紧紧抓住幽州。战马对他来说太重要了,他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你说得没错。”牵招喝了一杯酒,点头附和刘备的建议。“可若是孙坚被困住了,危在旦夕,他不得不救呢?”

刘备没吭声。他不知道这个消息有多少真实性。袁谭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万一是他虚构出来的呢?现在与袁谭结盟,为袁谭挡住太史慈,对袁谭有好处,对他却没什么好处。孙策如果知道了,不会再给他一件军械,一粒粮食,这个仇就算结下了。冀州户口多,袁谭还能支撑一阵子,他却支撑不了多久。

牵招让刘备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提出了袁谭的条件:以巨马水为界,分割涿郡。结盟之后,袁谭也需要战马,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再提供一部分粮食和物资。与此同时,袁谭还会协助刘备控制代郡、上谷,让他能掌握幽州西部,有足够的实力与太史慈抗衡。上谷、代郡的乌桓部落都和袁氏亲近,不由得张则不服。必要的时候,袁谭会派兵协助刘备作战,将领就是牵招。

刘备心动了。他被这场战事拖得心力交瘁,实在不想再打了。巨马水以南给袁谭就给袁谭吧,能将上谷、代郡拿到手,足以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