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074节(1 / 3)

加入书签

孙策哈哈大笑,摆摆手。“我刚才说了,你可能有两个误会,其一便是我大吴新政是夺世家产业。你在荆楚游历大半年,应该清楚新政的真正意义,更应该清楚,我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不仅仅是因为山东的百姓支持,更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

秦宓点头附和。他很清楚,孙策本人是不赞成强攻益州的,是荆楚大族,尤其是南阳人,为了支持黄忠等人立功,筹措了大批钱粮,极力推动。

如果没有从新政中得到利益,他们哪有这样的实力。

“我对益州大族没有成见,也不会特别针对他们,所以新政必然会推行,他们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这一点都毋须商量,也不能商量。”

秦宓咬咬牙,用力的点点头。之前蜀军诸将之所以不肯接受他的建议,就是舍不得放弃现有的产业。不过到了今天这一步,他们已经没资格讨价还价了。

“误会之二,就是我并不在乎是今天拿下椿树岭,还是明天,一切都依形势而定。如果有机可趁,我不会故意拖延,等到明天。如果无机可趁,别说明天,再等几个月也无妨。你从楚州来,应该知道我和荆楚大族有半年之约。”

孙策顿了顿,又道:“所以,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蜀国君臣要么无条件投降,要么战死,不会有第三种选择。”

“陛下……”秦宓欲言又止,进退两难。他知道孙策所谋是千秋功业,而且胜劵在握,不会因为一天两天的区别答应曹操或者益州大族的任何要求。可是让他看着近半益州大族任人宰割,他也做不到。

这可能会影响益州几十年的发展。

秦宓以口才著称,可是在油盐不进的孙策面前,他也是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

“秦子勅,我有一事不解,想请你指教。”郭嘉摇着羽扇,甩着袖子,一摇二摆的走了过来。

秦宓沉默不语。他不喜欢郭嘉,但他现在无计可施,如果郭嘉能有所帮助,他愿意委屈一下自己。

郭嘉走到案前,倒了一杯酒,递给秦宓。“我问你啊,我大吴新政是善政,还是恶政?”

秦宓不假思索。“当然是善政。”

“既然是善政,为什么益州大族不愿意接受?”

“这个……”秦宓迟疑着。他知道原因,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我猜一猜啊。他们不愿意接受,之前可能是受人误导,现在则不然,你回去之后,一定已经向他们做了解释,他们知道新政对他们有益无害。为什么还不肯接受呢?自然是觉得自己还有谈判的资本,想多一点利益,是吧?”

秦宓抿着嘴,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郭嘉逼视着秦宓,一字一句地说道:“你觉得他们真有谈判的资本吗?”

秦宓斟字酌句的说道:“这个……虽说胜负判然,可是急切之间,他们还是能守一阵子的。当然……”

郭嘉抬起手,打断了秦宓。“如果我们现在发布一个命令,日落之前投降的蜀军将士,可以计口授田,日落之后投降的只能沦为官奴婢,你说会是什么结果?”

秦宓脸色大变,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郭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郭嘉勾了勾手指,叫过一个书佐,取过一份墨迹未干的文书,递给秦宓。“这是我们刚刚拟定的招降书,正在安排抄写,最多一个时辰,就可以用强弩射到椿树岭上。”

秦宓倒吸一口冷气,看看手中的文书,又看看郭嘉,咬咬牙,向孙策躬身一拜。

“请陛下等我一个时辰。”

孙策点点头。“只有一个时辰。”

“谢陛下。”秦宓再拜,将文书细心的叠好,放在袖笼里,提起衣摆,掖在腰带里,迈开大步,飞奔而去。

天下归吴

孙策与曹操的将台直线距离不过四百步,视线可及之内,但中间隔着一道深沟,落差近二百丈,一上一下有五里多路,虽不算太远,却极耗体力,身体强壮,惯走山路的士卒也要半个时辰。

秦宓虽然年轻,毕竟是读书人,走得更慢一些,正常走,需要近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前,他刚刚从椿树岭走到大树岭,已经体力不支,还没缓过劲来,转眼间又要再跑一趟,对他的体能是个严峻的考验。刚刚跑出几百步,还没到最陡峭的地方,他就觉得两腿发腿,气息窘迫,只想躺下休息。

更要命的是,不知道吴军是不是收到了命令,攻击更加猛烈,战鼓声一阵接着一阵,在山谷间来回振荡,像潮水般冲击着秦宓的耳膜,让他的心脏跳得更快,跳得更猛,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进攻椿树岭的不仅有朱桓、纪灵、娄圭,还有许褚、典韦。

武猛、武卫两营虽说人数不多,战斗力却极为强悍。他们加入战场,立刻改变了战场的均衡。在两道防线被迅速突破后,曹操不得不从其他的阵地抽调兵力,加强正面防守。

朱桓、纪灵的部下感觉到蜀军防线的削弱,立刻抓住机会,加紧了进攻。突进最快的已经到达蜀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