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55节(2 / 4)

加入书签

“我和他曾是同僚,自然是知道的。”

“吴王成全他的忠义,将他调往江陵。你若愿意为吴王效劳,吴王未必不能调你去其他战区效命,或者干脆招你入军师处做个参军,免得你兄弟相残。奉孝有才,但生性不羁,能共创业,未必能守成。将来天下太平,军师处还是需要你这样的沉稳人来主持大事。”

荀谌眉心轻蹙,沉吟不语。钟繇将手搭在他的肩上,轻轻拍了拍。“友若,三思而后行。”

“谢先生教诲。”荀谌躬身施礼。“容小子再思量。”

钟繇点点头,转身登车。他在车上坐好,拉开车窗,向荀谌、枣祗挥手道别。车夫挥动马鞭,甩出一个响亮的鞭花,马车启动,急驰而去。

看着马车消失在树荫中,荀谌和枣祗直起身,相视一笑,转身往回走。枣祗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友若,我在这里屯田数年,还没有好好看过葛陂的风光,分别在即,可愿陪我走走。”

荀谌笑道:“正有此意。”

两人向不远处的葛陂走去。这里是葛陂的东南岸,远远望去,能看到陂中的三层小亭。如今孙策不在,葛陂有些冷清,只有一些工坊匠人的家属沿着湖边小径散步——葛陂东岸便是平舆工坊,如今规模甚大,工匠有数千家。冬阳温暖,陂上无风,水平如镜,映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静谧而安祥。两人并肩而行,不紧不慢地走着,一时竟找不到话题,或者根本不想开口说话,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

不知不觉,两人便走出百步,前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枣祗停住了脚步,面对陂水,轻轻吁了一口气。荀谌站在他旁边,笑道:“元敬,你由屯田中郎将转沛相是升迁,大好的事,为何长吁短叹?这半天功夫,你的脸色一直都不太好。”

枣祗转头看着荀谌。“友若,你不觉得这次调整太诡异了吗?吴王不是肯妥协的人,外随和而内刚强,他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只怕不是心甘情愿,是福是祸,还真是不好说呢。”

荀谌轻笑了一声。他本以为枣祗是担心形势,没想到枣祗却是担心这些。连枣祗都意识到了其中的危机,钟繇却还是那么乐观,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杜袭转丹阳太守,枣祗转沛相,他升任屯田中郎将,全是汝颍系内部更替,难免让人猜疑。这很可能是当前形势所迫,孙策为了稳住豫州,不得不做让步。为尊位者,有几个愿意受人逼迫?现在让步,心里却记下了,将来报复起来更狠。

钟繇还让他领兵,这不是自找没趣么。孙策麾下的大将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人,哪会容他一个书生去统兵。钟繇的意思可能是让他像郭嘉一样,争取成为军师处的下一任祭酒,牢牢把握住军师处这个至关重要的机构。这就更不可能了。孙策怎么可能愿意让军师处成为汝颍系控制的地方。可以想象,郭嘉之后,军师祭酒这个职务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与汝颍系无缘。

但钟繇是长辈,他不能当面反驳。如今枣祗提出来了,他却可以解释一番。

“元常先生也是一片殷切之情,这几年汝颍系的发展的确有些跟不上吴王的步伐,荆州系珠玉在前,江东系、青徐系后来居上,汝颍系相形见绌,他有些着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不过有些事真的急不来,慢一点未尝不是好事。”

枣祗眉头紧蹙,刚准备说话,忽然眉梢一动,转头向官道看去。官道上蹄声特特,一匹快马从远处奔来,看样子是屯田署的侍从。枣祗顾不上多说,连忙推了推荀谌,示意他去看看。他们已经交接完公务,如今荀谌是屯田中郎将,如果有事,也应该是找他的。

荀谌迎了过去,骑士翻身下马,向荀谌行了一礼,却没有停下,而是匆匆向枣祗走了过来。枣祗很惊讶,连忙走过去。骑士向枣祗行了礼,气喘吁吁的说道:“枣相,是豫州刺史部的命令。”

“豫州刺史部怎么会给我命令?”枣祗大吃一惊,连忙接过公文。公文的封泥上的确盖着豫州刺史部的官印,此外还有一方官印,是“行征北将军之章”,这才恍然。满宠虽然是刺史,却深得吴王信任,一直有统兵权,现在形势紧张,吴王让他临时兼领将军衔,加重统兵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荀谌也很惊讶,赶了过来。枣祗迅速读完公文,对荀谌说道:“友若,本当与你详谈,但公务繁忙,我要赶紧赴任去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

荀谌惊讶不已。“什么事,这么紧张?”

“满使君向吴王述职归来,吴王命他暂领豫州兵权,大兴兵役,准备迎击来自兖州的攻击。友若,给你的命令应该也快到了,你早点准备吧,所有的粮食装船,准备起运。”

荀谌大吃一惊,连连点头。他对孙策这个决定有些搞不清楚,大兴兵役,想必是准备大战一场,可是孙策不亲自负责,却让满宠负责,究竟是什么意思?枣祗是不是理解有误?

……

荀谌很快就知道枣祗的理解准确无误,他也收到了满宠的命令。

满宠以行征北将军的身份节制豫州军事,下令征发豫州境内的所有适龄青壮,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