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36节(2 / 5)

加入书签

,倒也省事。”

鲁肃斜睨了辛毗一眼。“军师,我不仅有三石弓,还有果毅营和果毅士。”

辛毗微怔,随即脸色微变。

他当然知道果毅营和果毅士,果毅营是鲁肃的亲卫营,果毅士则是鲁肃的义从部曲。

任城之战,鲁肃立功,得赐果毅之名,所率两千将士从此称为果毅营。鲁肃升任都督后,果毅营就成了他的亲卫营。果毅营中又以三百果毅士战斗力最强。鲁肃原本是江淮豪强,富有资财,追随孙策之前家里有上千的部曲,大多是纵横淮泗的游侠儿,武艺高强,通晓战阵。追随孙策之后,根据规矩,他只能带三百部曲,便精中选精,只带了三百人,号称果毅士,平时不管闲事,一心练武,战时随鲁肃转战中原,屡立战功,有损即补,时刻保持满员。

辛毗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都督,我坚持反对。身为大将,冲锋陷阵绝不是你的本份。”

“放心吧,我不会亲自上阵,这点分寸还是有的。”鲁肃摆摆手,示意辛毗稍安勿躁。“不过兵贵神速,我们孤军深入,两面受敌,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弘农城,震慑敌胆,一旦朝廷的援兵赶到,贾诩、董越反复,我们就只能撤退了。拿下弘农,兵临潼关,水师或入渭水,剑指关中,或进蒲坂,夹击河东,我们才能进退自如。”

“可是果毅营只有两千人,攻城是不是太少了?”

“如果是函谷关,两千果毅营的确不够。现在不是函谷关,只是弘农县,两千果毅营足以突破城防,一击得手。”鲁肃很自信,冷笑一声:“对付这些乌合之众,果毅营一当五,果毅士一当十。砍傅允头,破贾诩胆,让他知道什么人可以为敌,什么人不可以为敌,不要再耍小心机。”

他顿了顿,又笑道:“与刘子扬多年未见,久别重逢,不能让他失望。”

一无所有

看到山坡上傲然而立的身影,傅允冷笑一声:“看不出这鲁肃这么擅长攀援,我倒是要小心些,别被他偷偷摸摸爬上城来。”

赵衢抚着稀疏的胡须,欲言又止。他有些担心。弘农城易守难攻,但鲁肃也绝非浪得虚名。秘书令刘晔多次提及这个故交,对他没能为朝廷效力,却成了孙策麾下的九都督之一倍感惋惜。鲁肃不仅自己善战,他身边还一个军师辛毗。尚书令荀彧也曾说过,辛毗是颍川的年轻才俊,不可小视,当年在袁谭能与孙策战得旗鼓相当,辛毗出力不少。

仅这两人配合,就容不得大意,更何况他们还有两万精锐。孙策以擅长练兵著称,甲杖精练,多次以寡敌众,击破强敌,这才搏得了小霸王的威名。南阳军械更是天下闻名,天子西征,能够以少胜多,杨彪那三亿钱购置的甲胄、兵器是关键。正因为如此,杨修才能在长安横行,天子严禁任何人对杨修下手。

不过他也清楚,和傅允说这些没用。北地傅氏是傅介子之后,出了名的硬脾气,傅允少年成名,由黄门侍郎一跃而为弘农太守,年轻气盛,正是想立功名的时候。说他不如鲁肃,只会刺激他。况且因为贾诩要他的举主皇甫嵩的首级,他非常不高兴,对贾诩、董越敌意甚浓,绝不肯示弱。

要想说服他,必须要多加斟酌言辞。赵衢反复权衡,这才说道:“季恭,孙策擅用兵,当年南阳一战,全歼徐荣率领的两万西凉步骑……”

傅允回头看了赵衢一眼。赵衢有些尴尬,解释道:“我不是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是兵凶战危,弘农又关系到关中的安危,不能大意。”

傅允缓了颜色,微微颌首。“伯行先生,我岂敢轻敌。天子迁都长安,倚重我凉州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家兄不久前还有家书来,再三提醒我要警惕董越,只是没想到董越、贾诩如此丧心病狂,居然不战而走,将函谷关那样的重镇拱手相送。唉,他们这么做就不怕遗臭万年吗?你也说了,当年孙策击败徐荣,全歼两万凉州精锐,他们怎么一点羞耻心都没有,居然和孙策勾结?”

赵衢无言以对。他也不赞同贾诩、董越的做法,就算是为了要挟朝廷,为董卓报仇,也不应该这么不识大体。这不仅会让朝中的关东人找到攻讦凉州人把柄,也让凉州人内部形成了事实上的裂痕,对凉州人进一步把握朝政不利。天子不可能杀皇甫嵩,如果贾诩不肯让步,再次与孙策结盟,与朝廷为敌,凉州人可就是自相残杀了。

贾诩这么做可真是亲者痛,仇者快。不过话又说回来,凉州人的确不够团结,杀来杀去,相互之间的仇恨一点也不比外人少。现在想来,皇甫嵩当年杀董卓满门也的确有些过火,这才留下了后患。

“季恭,这里面的新仇旧恨太多,一时也说不清。阎伯俭已经赶去大阳,他是阎先生的族子,想必能说动贾文和,待天子大军赶到,击退鲁肃,也是大功一件。”

傅允点点头,胸有成竹。阎温带来消息,天子决定御驾亲征,主力就是西凉兵,按照路程估算,最多还有两三天就能赶到潼关。如果贾诩识时务,配合天子作战,将功赎罪,击破鲁肃是必然的事。有了这个战功,凉州人就在朝廷站稳脚跟了。如果贾诩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