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665节(2 / 4)

加入书签

礼。“请从事回报刘府君,我会依令行事。”

得知刘备要放弃易县,关羽心情很不好,也没心情比武了,将马矟扔给周仓,翻身下马,向大帐走去。太史慈见状,也下了马,与刘修并肩进帐。关羽站在帐中,听到脚步声,回头看了刘修一眼,哼了一声,又转向太史慈。

“子义,你觉得如何?”

太史慈笑道:“云长兄,我觉得刘府君这个决定没什么问题。易县急切难下,袁谭又有援兵赶到,早些撤退,减少损失,也是情理之的事。”

“退回涿县,袁谭就不追了?”

“他如果追,那就在野战中击败他。天气渐冷,这场战事势必要成对峙之势。既然如此,退回涿县对我们自然更有利。”

道理并不复杂,关羽也知道速胜已经不切实际,先退一步未尝不是办法。他话题一转。“刚才是吴侯的消息吗?他拿下辽东了?”

刘修愣了一下,抬头看向太史慈。太史慈笑道:“云长兄果然是眼尖,一语中的。没错,吴侯刚刚击败了公孙度,公孙度识时务,已经决定向吴侯称世了。吴侯改任公孙度为度辽将军,委以夷事,又任董元代为辽东太守。”

“董元代?”关羽撇了撇嘴。“他虽有些勇力,于骑战却不精通,未必是公孙度之敌。以吴侯的谨慎,怕是有另外的安排吧。”他瞅了太史慈一眼,微微一笑。“子义又升职了?”

太史慈摇摇手。“惭愧,吴侯任我为幽州东部督,节制右北平以东的军事。唉,能浅任重,我实在是忐忑得很啊,以后还要云长多多襄助。”

关羽嘴角微挑,手抚长须,一声轻叹。“子义得遇吴侯,诚乃人生幸事。”

太史慈瞥了刘修一眼,笑道:“云长所言甚是,能得吴侯信任,乃慈之所幸。不过云长也不必自谦,吴侯对云长一向敬重,只是感慨云长忠义,成人之美。若是云长当初留在豫州,这幽州东部督未必是我。”

关羽心中失落,却强笑了两声。“哈哈,这幽州东部督就不说了,子义是实至名归,辽东太守么,我倒是自信比董袭更能胜任。”

“区区辽东,岂能与涿郡相比。涿郡可是刘府君的本郡,又是幽州门户,任云长为涿郡太守,这可是刘府君对云长的信任。”

太史慈一边说一边冲关羽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在刘修面前说这些,以免生疑。刘修听了关羽的话,脸色已经不好了。关羽听得懂太史慈的意思,却没把刘修放在眼里,视若未见,兀自遗憾。涿县未下,他这个涿郡太守是做不成了。

鼠目寸光

刘备猛抬头,眼睛瞪得溜圆。“你说什么?孙策平定了辽东?”

刘修连连点头,气喘吁吁。他一路从关羽的大营里奔回来,差点跑断了气。他知道刘备可能不信,他也有点狐疑。公孙度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在辽东经营了五六年,一直没有对手,怎么可能在旬日之间就败了,而且败得这么彻底?

这会不会是孙策虚张声势?

刘备看向简雍,简雍也皱着眉,却不像刘备那么惊讶。他沉吟了片刻,突然“哦”了一声,苦笑着摇摇头。刘备等了一会儿,简雍却没有解释,刘备不耐烦了,催促道:“宪和,有话直说无妨。”

简雍这才意识到刘备一直在等他的意见,连忙说道:“府君,此事看起来不合常理,细想却也正常。公孙度虽是主,但他远离襄平,赶到沓氏围城,其实是舍长取短。沓氏周边山地多,不利于骑兵突袭,却利于步卒作战。且沓氏离襄平五六百里,粮草转运不便,他大概是想凭兵力优势速战速决,未能如愿,这才一战败北。”

刘备点了点头。他觉得简雍说得有理,公孙度奔袭沓氏看似得计,其实很冒险,他不知道孙策的长处正是阵而后战,正面作战,他肯定不是孙策的对手。但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公孙度纵败,有骑兵优势,撤回襄平再败总是没问题的,又怎么可能就此称臣,放弃整个辽东?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刘备不得而知。可是孙策速取辽东,对他的压力骤增。太史慈为幽州东部督,节制右北平以东,幽州就只剩下了一半。如果不能攻克涿郡,他将被压制在渔阳、广阳之间,两面受敌,一旦幽州世家再从中作梗,他的处境将非常艰难。

刘备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能放弃涿郡,必须搏一搏。他有些后悔,当初就不应该贪图易县,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如果集中精力攻涿县,也许现在已经得手了。现在再退回去,重新布防,打造攻城器械,肯定要拖到下雪之后,在冰雪中围城对将士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刘备派人去请关羽、田豫等人,又亲自赶到一旁的关靖帐中。关靖正在帐中读书,一边读一边捻着胡须,轻声吟哦,看到刘备进帐,连忙放下书,起身相迎。刘备笑道:“元安好雅致,读的什么书?”

“哦,刚刚收到的一部诗集,是吴侯登郁洲山时所作的诗赋。”

“吴侯还会作诗赋?”

“也不仅仅是他,还有他随从的文武。”

关靖转身将书转来,递给刘备。刘备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