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665节(1 / 4)

加入书签

刘修应了一声,拨转马头,刚准备离开,刘备又叫住了他。刘修勒住坐骑,看着刘备,等待他新的指示。刘备想了想,放低了声音。“再去一趟太史慈营里,请他协助云长。”

刘修会意,领命而去。太史慈掌管的是骑兵,不能攻城,这些天一直闲着,没事就和阎柔等人喝酒比武,走得很近。关羽不出战的时候,也会与太史慈一起谈武论兵,很是投契。刘备对此很不满,他总觉得太史慈不是来助阵的,而是来交朋友的。早知如此,他就不请太史慈助阵了,白白消耗了那么多粮草——三千骑士,六七千匹战马,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刘备很肉疼,但太史慈是协助关羽的,这些粮草都是由关羽负责筹措,关羽可拉不下面子克扣太史慈的粮草,刘备也不好多说什么,免得关羽不快。

刘修走了,刘备摇摇头,苦笑道:“宪和,我是不是又上孙策当了?”

简雍皱皱眉。“府君,你这么想……很危险。”

刘备一愣。“危险?”

简雍“嗯”了一声,用力地点点头。“胜负乃兵家常事,偶有不遂,反思不足,卷土重来便是。如果动辄怀疑自己是不是又上了某人的当,是信心不足,还是想推卸责任?”

刘备也觉得此言不妥,很是尴尬,嘿嘿笑了两声,想找几句话掩饰一下,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好强作镇静,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信马由缰,向大营走去。简率追了上来,与刘备并肩,歪着头,打量了刘备两眼。

“府君,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嗯?”刘备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简雍不仅仅是责备他,还提了一个问题。他有些恼怒,反问道:“宪和以为是何原因?”

简雍抚着胡须,若有所思。“我与府君相识三十余年,没见过府君诿过于人,想来应该是信心不足所致。面对袁谭,府君没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刘备脸色阴沉,一声不吭。他被简雍说中了心思,却更加憋闷。孙策已经剑指幽州,如果如果连袁谭都不能战胜,无法控制冀州,又哪来的机会战胜孙策?孙策逐鹿天下,我却连幽州都出不去,如何是对手?如果将来还是要向孙策俯首称臣,当初又何必离开豫州?

……

刘修来到关羽的大营,刚进营门,就看到中军大帐前围了一群人。他暗自摇头,关羽又和太史慈比武了。虽然受了重伤,关羽却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伤势稍好,他便与人比武。他武艺好,能和他放对的人屈指可数,一向以没有对手为憾,如今遇到太史慈,他恨不得天天与太史慈比试一番。

刘修悄悄地站在人群中,踮起脚尖向里看。果不其然,关羽正与太史慈对阵。他们今天比的是骑战,一旁站了两个亲卫,牵着三四匹马。关羽身材高大,体重逾于常人,战马不耐久战,遇到普通人,胜负也就是两三个回合之间,自然不用换马,可是对上太史慈,他不得不多备几匹战马以防马力不支。

刘修看了一眼那几匹备马,见精神似乎都很足,还没有上过阵,说明关羽和太史慈刚刚上场,交手时间不长,便决定等一等再说。关羽脾气不好,如果刚开始就被打断,他会很生气,等他和太史慈打上一阵,不分胜负,或者看他形势不妙的时候再去打断,情况就会好很多。

关羽和太史慈战得更酣,也没注意刘修的到来。他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一杆马矟。这种长一丈八尺的骑矛的确适合关羽使用,尤其是对太史慈对阵时。太史慈用的就是一杆一丈五尺长的精钢长矛,比普能骑矛长三尺,也比青龙偃月刀长,关羽大概是觉得凭刀利取胜胜之不武,干脆用马矟,太史慈如果觉得吃了亏,也可以用马矟,只要他有那武艺。

太史慈用的还是他的精钢长矛,门户守得极严,即使以刘修的目光来看,关羽也没什么取胜的机会。太史慈的武艺很好,要胜关羽却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在这种不能全力以赴,不得不有所节制的情况下,能守得住门户,不为对手所趁,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两人二马盘旋,矛来矟往,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胯下的战马却有些力量不济,借着一个分开的机会,关羽转身去换马。太史慈没有换,只是放慢了速度小跑。这时,有一个骑士挤到他身边,拉住马缰,与太史慈说了几句,太史慈有些意外,问了几句,随即点了点头,拨马回阵。

关羽也上了马,正要返身再战,一转眼,看到了人墙外围的刘修,不禁皱了皱眉,蚕眉微蹙,向刘修招了招手。刘修无奈,只好挤进人群,来到关羽面前,拱手施礼。

“何事?”

“府君有命令。”

“既有命令,为何不说?”关羽很不高兴,手一伸。“拿来!”

“是口令。”刘修也很无奈。他虽是刘备的族弟,但关羽连刘备本人都不放在眼里,哪里会对他有什么好的态度。“府君决定放弃易县,撤回涿县,令将军断后。”刘修又看看太史慈。“太史府君依旧协助将军。”说着,向太史慈挥了挥手,打了个招呼。

太史慈轻踢战马,来到跟前,在马背上欠身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