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60节(1 / 4)

加入书签

“宛市共有青徐商户三百二十五家,多的百万,少的十万,共计有九千三百七十万。”

孙策差点咬着舌头。可是仔细一算,又相信了麋兰所说。多的百万,少的十万,平均每户不到三十万,对实力雄厚的商人来说真的不算多,就是半年的利润吧。有大型楼船,有水师护航,有新开辟的港口,海上生意现在是比以前好做得多。他没有具体计算过,但前后投进去的钱也有好几千万。

以穷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太史公说得一点也不错。

“他们有什么要求吗?”

麋兰不安的打量着孙策,怯怯地说道:“将军……不生气了?”

“有人给我送钱,我为什么要生气?”孙策挠挠眉。“你别忘了我背着一屁股债呢。就算还清了债,我还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不会嫌钱多的。只是这礼虽厚,也不能天天要,还是收税比较好,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几千万,可是细水长流,进项稳定,又不用欠他们人情。兰儿,据你估计,宛市一年能收多少税?”

“呃,这可没仔细算过,粗略的估算一下,宛市有商户两千,以平均年流水二十万,税二万,一年四千万钱总是有的。”

“这么多?”

“这还只是宛市,将军别忘了还有江陵市、吴市,如果青州稳定了,人口恢复,临淄也是一大市,仅这四市,一年至少有两亿。将军,我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合不合适。”

“说来听听。”

“市税看起来不少,比起关津税来却是小巫见大巫。关津税虽说也是十取一,但关津官吏索取无度,随意妄为,多至数倍也是常有的,故市税有定数,关津税无定数。如果能放开部分关津,转为市税,或者专门设一机构管理,税收至少能翻一番。”

预则立

孙策歪头瞅着麋兰,一声轻笑。“这是你的意见,还是他们的要求?”

麋兰摇摇头。“是他们的要求,可是我觉得可行,至少值得考虑一下。将军,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年将是工商发展最快的几年,如果还按之前的办法收税,一是税收流失,将军无法从工商的迅猛发展中获利,二是商人手中财富太多,难免有非分之想,生活奢靡,说不定又要去买地之类,误了将军的大事。当务之急,改革商税,将这些钱财控制在将军自己手中,不仅能够迅速缓解债务困境,还能掌控经济民生,以免失控。”

孙策兴趣大增。他脱了衣服,跳进浴桶,将身体没入温热的水中。“你继续说。”

麋兰松了一口气,取过皂角和瓜络,为孙策搓背,同时解说关于商税的事。

汉代推行儒家政治理念,重农抑商,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结果并不理想。世家豪强崛起,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逃避商税,朝廷抑制商业的政策对他们根本无效,财富迅速增长。没有权力的普通商人竞争不过他们,生存艰难,朝廷自然也就收不到什么税。商税中的市税是皇室收入的重要来源,朝廷抑商的结果是减少了自己的收入,却便宜了世家豪强。至于关津税,本来是供养关津吏士,而这部分人大多来自于地方豪强,关津税间接的便宜了他们,对地方豪强的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孙策控制五州,形成事实上的独立,商税总不能交给给朝廷,自然是由孙策自己掌握比较好,如此一来,提倡工商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落在孙策的手中,而不是替人做嫁衣。如果考虑到五州平定之后,中原与江南联成一片,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在未来的几年内,商税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提前将商税控制在手中就更加必要。凡事从源头开始控制总会容易一些,等巨量的利益形成,再想从受益者手里收走,难免会引起反抗。

孙策心有同感。他现在正缺钱,麋兰这个建议非常及时。她当然有私心,取消关津税,从事长途贩运的青徐商人受益最多。粗略计算,一两年就能收回他们送的这份大礼,以后全是收益。可是对他的意义更大,有了财权,他的兵权才能更稳固,直接掌握一个稳定的财源对他来说很重要。

“将军,你觉得可行否?”

“可行不可行,我还要斟酌一下,但是你该为我生个儿子,却是必须抓紧的事,要不然岂不是愧对这么多祈孕的礼物。”孙策转身抱起麋兰,一起沉入水中。麋兰吓了一跳,紧紧地抱着孙策的脖子。她已经脱掉了外衣,只剩一身单薄的衣裤,现在浑身湿透,贴在身上,曲线玲珑,凹凸有致,非常诱人。她贴在孙策耳边,既紧张又兴奋。“将军,袁姊姊、尹姊姊都不在,只有我一人,将军可要怜惜些,莫让我被人笑话,明天还要去宛市巡访呢。”

“谁敢笑你,我就狠狠地惩罚她!”孙策哈哈笑道:“你平日总是袁姊姊长袁姊姊短的,就像她的小尾巴,她有没有教你点什么?今天她不在,我看你究竟学了她几分本事。”

……

一辆马车在数百名骑士的夹侍下沿着官道缓缓而行,周异坐在车中,打量着对面的周瑜,一直没说话。周瑜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等待着周异的询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