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48节(1 / 4)

加入书签

华佗一声长叹。“将军说得太对了,天下不幸医者幸,乱世是人间大劫,对医者来说天赐良机,这让我时时有负罪之感。我虽身为医者,却还是希望天下大治,百姓安康,不要有那么病人。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或呼天喊地,或奄奄一息,我却力不能救,实在煎熬,悔不当初。医者能治病,不能治世,终究是小道。譬如将军,一道命令能活千万人,岂是我等医者可比。”

孙策笑道:“先生言不由衷啊。”

华佗抚着胡须,强笑道:“将军可出此言。”

“先生刚刚还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先生如果不是有仁者之心,以治病救人为毕生心愿,怎么可能不亦乐乎,怎么可能成就这么好的医术?没有你们这些医术高超的医者,我就算下千万道命令,也不能让一人痊愈啊。”

“呃……”华佗既尴尬,又觉得心里熨帖,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刚才说过,舍弟蒙先生救治,我孙家欠先生一份情,先生不是施恩图报之人,此来怕是受人所托,既然如此,就不必顾左右而言他了,尽管开口,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在所不辞。”

华佗很尴尬。他医术很高超,口才却不行,一下子就被孙策点破了,未免窘迫。好在孙策只是调侃,并无他意,华佗也就不谦虚了,直接说明来意,他想从南阳购买药材,但兖州财税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他希望请孙策给些优惠。

孙策心知肚明。华佗是曹昂的乡党,又是被人看不起的医匠,和兖州世家的关系很疏远,曹昂想通过他把本草堂紧紧的抓住手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世家也不例外,掌握了本草堂,再进一步掌握药材经销权,即使是兖州世家也不能不给华佗三分面子。

曹昂开窍了,不再由陈宫摆弄,知道什么可以放,什么必须抓在自己手里。

“兖州虽不在我的治下,兖州百姓却有不少人在豫州,治病救人我不会,提供药材没什么问题。至于药价,可以适当优惠一些,但我也不能让南阳的药商吃亏。这样吧,如果曹使君愿意,我们可以达成一项协议,对你们本草堂购买的药材实行关税减免,把这部分利润让给兖州百姓。其次,我希望先生与南阳本草堂合作,坐堂行医,为我们培养医师,我可以按南阳本草堂祭酒的标准支付先生俸禄,相关的医学书籍也可以互通有无,大家一起切磋医术,如果发生疫情,医师互相增援,统一行动。你看如何?”

华佗喜不自胜。虽说他对孙家有恩,但他也没敢指望孙策这么好说话。对本草堂购买的药材实行关税减免,曹昂不过是左手给右手,但孙策却是让出了真金白银,这些好处等于给了曹昂,给了本草堂。有了价格优势,本草堂与兖州世家的竞争就更有把握了。

“多谢将军仁德。”

“为民造福,何必分兖州、豫州?”孙策摆摆手。“刚才先生说转益多师,我想冒昧地问一句,你可以接触过中原医学以外的医者?”

华佗笑了。“将军说的是西域还是天竺,不瞒将军说,我都接触过,还有幸见过一些原典。浮屠传播于青徐,常以冶病救人为手段,我和不少传教的浮屠道人切磋过医术,他们有一部《妙闻集》,里面记载了不少神技,可惜我只看到残卷,没看到全本。”

“如果我安排人去天竺搜集医典,带回中原,先生愿意研究吗?”

“当然愿意,求之不得。”华佗脱口而出。

着相了

华佗满意而归,向曹昂汇报,盛赞孙策有诚意,有大仁义,劝曹昂不要错过机会,尽可能与孙策合作。

曹昂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暗自苦笑。华佗把孙策想得简单了,孙策是让了不少利,但他也等于把兖州的本草堂间接掌握在了手里,可是一点亏也不肯吃。不过他也不吃亏,孙策可以利用华佗的医术,他也可以利用南阳本草堂的实力,将来有大疫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只能看着百姓逃到豫州。

曹昂摸清了孙策的底线,随即和孙策再次见面。两人谈了很久,最后达成协议,孙策对兖州的贸易进行区别对待,减免由曹昂主导的贸易税收,提高兖州世家主导的贸易关税,逼迫兖州世家与曹昂合作,帮助曹昂控制兖州。曹昂则保证兖州境内安全,同时完善驿舍、逆旅等相关设施,为商人提供方便,也借此进行各种贸易,从中牟取利润,增强自己的实力。

作为重中之重,曹昂将撤减睢水一带的兵力,两百人以上的军队调动都会事先通知孙策;同意孙策派人进驻兖州收集情况;孙策也会将相关的安排事先进行通报,以免双方发生误会;考虑到泰山郡深入青徐,曹昂将撤换泰山太守,换成孙策认可的人选。

得到了孙策的支持,曹昂有了底气,他和陈宫、毛玠等人反复商量,讨价还价,要求兖州世家按实力大小不等提供兵力、钱粮,并挑选精锐,组建一支专属他本人的中军,约万人左右,由曹仁指挥,按照孙策的模式脱产训练。为了切断这些人与世家的联络,曹昂将挑选最好的土地进行屯田,所得的粮食专门供养这一万人和他们的家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