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98节(1 / 4)

加入书签

郭图挟起一片鱼脍,蘸了些清酱,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着。“子远,你这鼻子是不是只能闻酒了?”

许攸眼皮上翻,却不说话,只是眼神有些不屑。

“告诉你一个刚收到的消息,黄子琰投降了。”

“意料中的事,有什么好奇怪的。”许攸拿起一双铜箸,在案上顿齐,夹起一块肉,正准备送到嘴里,忽然眉头一挑。“投降?公则,我没听错吧?”

“你没听错,是投降,不是被俘,更不是杀身成仁。”

许攸愣了片刻,将铜箸拍在案上,破口大骂。“这个伪君子,名不副实也就罢了,怎么连最起码的脸面都不要了。堂堂太尉,成名多年的名士,居然向一个武夫投降?噫,一死而已,何至于此。”

郭图静静地看着许攸,一言不发,等他骂完,这才接着说道:“子远,虽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黄子琰绝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选择投降的确有不得已之处。当时休若正率部猛攻黄忠的阵地,损失达三千余。如果他不投降,只怕休若会精锐尽没,正中黄忠下怀。”

许攸眼珠转了转。“没想到黄忠还有这样的心机,看来当初未能将他招入大将军府是个失策。”

“又何止是黄忠。”郭图垂下眼皮,又夹了一片鱼脍送进嘴里,慢慢地嚼着。

许攸没吭声。他听得懂郭图的意思。袁绍错失的人何止黄忠,郭嘉、荀攸、辛毗,哪个不是,就连孙家父子都不例外。如果不是袁绍当时急着抢豫州,怎么会兄弟反目,闹到今天这个地步。袁术虽然死了,但孙策却成了横亘在袁绍咽喉里的一根刺,咽不下,吐不出,比袁术还要难缠。

“你刚才说我这鼻子只能闻酒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转机?”

“当然。”郭图点点头。“休若要逼孙策决战。”

“休若?”许攸欲言又止。他听得出郭图有言外之意,但他喝得实在有些多,脑子乱糟糟的。荀衍要和孙策决战,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见许攸反应不过来,郭图只得接着说道:“我力劝主公率主力驰援,与孙策一决胜负。可是主公犹豫……”

“且!他怎么敢?”许攸冷笑道:“他已经被孙策的战绩吓破了胆,哪里敢和孙策面对面的决战。公则,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身为三军之帅,却被一个少年吓破了胆,既不敢一往无前,决一死战,又不肯含羞受辱,隐忍待发,岂能不败?”

“子远,你不是主公,你无法理解主公的难处。界桥之战,他何尝有所畏惧?此一时,彼一时,不能一概而论。拳怕少壮,让年过半百的主公与刚刚弱冠的孙策短兵相接,这绝非智者所言。若是主公年轻二十岁,何至于此。”

“既不是智者所言,你为何还说?”许攸反唇相讥。郭图笑而不语。许攸见状,思索片刻,随即笑道:“我明白了。不过,你注定白费心机。”

“是不是白费心机,将来自有定论。”郭图招招手,让卫士将许攸的长剑送了过来,推到许攸面前。“可这是我们河南人绝佳战机,绝不能轻易失去。子远,我希望你能向主公负荆请罪。”他抬起手,示意许攸不要急着反驳。“你刚才说隐忍待发,我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将个人的荣辱得失暂时放在一边。你希望孙策得天下吗?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我都会成为丧家之犬,只能寄人篱下,有朝一日死了,也不能归葬祖茔,只能做孤魂野鬼。”

许攸咬着嘴唇,眉头紧皱。

许攸有奇计

袁绍在帐中来回踱步,不时看一眼案上的地图。每看一次,就忍不住叹息一次。

郭图、沮授都建议他率主力驰援颍川,与孙策决战,他却还是难以决断。奔袭是奇兵,有可能出奇制胜,也可能弄巧成拙,尤其是黄忠已经北上的情况下。他如果要驰援,只能取道新郑,中间要渡过好几道河流。这些河流虽然都算不上什么天险,却也不能涉水而过,搭建浮桥需要时间,会延滞他的行程。也许等他赶到战场时,战事已经结束了。

除非在荀衍、麹义围住孙策之前就出发。可是那样一来,孙策很可能会撤退,让他徒劳无功。浚仪未下,他是不可能深入豫州的,只能再次撤回来。

帐门一掀,郭图走了进来,人还没到,酒气先涌到袁绍面前。袁绍皱了皱眉,冷冷地说道:“公则好雅兴。”

郭图也不掩饰。“刚才去子远营中,小酌了两杯。”

听说许攸的名字,袁绍顿时沉下了脸,眼中怒火升腾。郭图也不急着解释,只是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袁绍勉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语气生硬地说道:“你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

“知道,而且一点也不意外。从他主动要求执行筑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

袁绍眯着眼睛,眼中寒光四射,凌厉逼人。

郭图不紧不慢,躬身一拜。“主公,你当初接纳子远,是因为他的德行吗?”

袁绍微怔,眼神有些游移,脸色却还是阴沉不悦。“若是平时,便也罢了,我并非不能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