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16节(1 / 4)

加入书签

“吴会子弟们……”孙策清了清嗓子,运足丹田气,大声说道。这年头没有扩音器,只能凭一副肉嗓子,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好在今天老天爷给面子,连一丝风都没有,若是刮大风,不管他嗓子怎么好,也没几个人能听得见他说话。

“你们有很多人已经知道我是谁,我也知道你们是谁,可是今天有所不同。从今天开始……”孙策抬起手,指指自己的胸膛,又指指将台下肃立的新兵们。“我,是你们的将军,你们,是我的子弟兵。”

台下将士们互相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孙策。

“我们将一起训练,我们将并肩作战,我们将一起创造荣耀,我们将一起面对强敌。训练时,我就是你们的标准。战斗时,我就是你们的方向。冲锋时,我会冲在你们所有人的前面。撤退时,我会是你们最坚实的后背……”

孙权站在将台上,看着孙策高大的背影,听着孙策极具蛊惑性的演说,热血沸腾。他用肩膀拱了拱一旁的陆议,挤挤眼睛。“我大兄怎么样?”

陆议淡淡地说道:“将军不愧小霸王之名。”

孙权撇撇嘴,觉得很无趣,却也没心情和陆议争论,只是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要将这一切记在脑子里,期盼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孙策一样,面对上万将士讲话。

杨修皱了皱眉,对一旁的沈友说道:“祭酒,孙将军的这篇文章是谁代笔?不会是他自己写的吧?”

沈友说道:“怎么,你觉得不妥?”

“他身为主将,当运策帷幄,怎么能身先士卒?今天当着这么多人说,将来做不到,岂不是自欺欺人?”

沈友无声地笑了。“杨德祖,将军对这些士卒寄予厚望,不能当作普通部下看待。当他们上阵时,一定是决定胜负的时候,孙将军怎么还会运筹帷幄?自然是跨马持矛,决胜负于两阵之间,不身先士卒,如何能得士卒死力。”

杨修摇摇头。“子正此言,恕我不能苟同。为将者当持重,以智为好。好勇斗狠不是大将所为。”

沈友笑而不语。他理解孙策对这些新兵的期望,却不指望杨修也能理解。杨修是真正的世家子弟,他不需要冲锋陷阵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从军从来就不是他的首选,即使号称丞相子也要从军的前汉也没见哪个丞相的儿子亲自上阵搏杀的,更何况是尚文轻武的本朝。

袁绍也是这样想的吧?听说他在战阵之间也不喜欢戴头盔,而以幅巾示人,以示从容儒雅。如果真是这样,那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眼前的孙将军。

此时,孙策的演说也到了最后。他举起手,大声疾呼。

“江东子弟们,我们将逐鹿中原,纵横八荒,我们的铁蹄将踏遍草原,我们的战船将扬帆大海,我们的敌人将会颤抖,青史将写下我们的赫赫战功,子孙会分享我们的荣光,因为我们是无敌的江东子弟。”

将士们热血沸腾,山呼万岁。

风雨欲来

孙策言出必践。为了激发将士们的训练热情,他以身作则,白天训练,晚上巡营,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这些新兵,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帮他们度过适应期。他这么做,其他将领也不敢怠慢,沈友、朱桓等年轻将领更是与士卒同寢共食,摸爬滚打,不敢以家世自傲。每天训练结束,普通士卒可以回营休息,他们还要聚在孙策的大帐里检讨分析一天的训练成果,交流经验。

军营生活非常枯燥,也非常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正如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名将。仅仅过了半个月,孙权就忍不住了,旁敲侧击的提出想去打猎。

秋高气爽,正是行猎的好机会。孙家父子兄弟都有行猎的爱好,孙策也不例外,只是他换了一个灵魂,又有郭嘉、张纮等人劝说,渐渐放弃了这个习惯。最近忙得晕头转向,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以至于孙权刚刚提的时候,他一下子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等他明白了孙权的意思,他爽快地答应了。

孙权很开心,拉着陆议去打猎,却被陆议婉拒了。他担心只有庞统一个人在孙策身边会忙不过来。孙权觉得有理,便一个人去了。马超正好也闷得慌,孙策便让马超陪孙权去,注意安全,什么时候玩开心了再回来。马超正中下怀,连声答应,生怕孙策反悔似的,话音还没落就往外冲,险些撞翻郭嘉。他笑容满面拱手致歉,一溜烟的跑了。

郭嘉莫名其妙。“发生什么事,马孟起这么开心?”

孙策不紧不慢地说道:“平原放马,当然开心。”

郭嘉眼神微闪,随即笑了,对一旁的陆议说道:“小子,你怎么不去?”

陆议躬躬身,淡淡地说道:“我不喜欢田猎。”

郭嘉笑而不语,却冲着孙策扬了扬眉。孙策心领神会。别看陆议和孙权年龄相当,但他们性格相去甚远。孙权好动,陆议好静,但陆议秉承家风,从来不说人非。面对郭嘉如此明显的挑拨,他也不会指责孙权一句。至于背地里会不会劝谏孙权,那就没人知道了,孙权也许会说,他肯定不会说一个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