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59节(2 / 4)

加入书签

退,我就不是丹阳实力最强的大帅。

祖郎立即喝令小帅沈毅上前挑战。沈毅领命,带着麾下五百人奔出了大阵,直冲孙策左侧最外围的一个百人小阵。通常来说,中间的阵势都是最坚固的,边缘的小阵比较容易攻破。孙策前突两百多步,已经超出普通弓弩的射程,后面的主阵地无法提法远程支援,他们只要专心对付那百人小阵就可以了。

五百山贼排着松散的阵型,跟着沈毅向前冲。他们跑得并不特别快,而且越跑越密,几乎挤在一起,盾牌联着盾牌,像鱼鳞一般。进攻一方很难组织弓弩射击,最后这百步左右的距离最危险,如果不能互相掩护,伤亡会比较大。

“举盾!”沈毅大喝一声,将盾牌举得更高。他的前后围着五十名亲卫,手里都拿着特别加固的盾牌,将他围得严严实实,密切注意着对面的动向。

没有意料之中的箭雨,对方的弓弩手没有射击。

沈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强忍心中不安,大声喝令部下保持队形,注意掩护。

一百步,六十步,三十步,二十步,十步。

眼看着对手就在眼前,依然没有射击的意思,沈毅大喜,喝令加速向前。冲在最前面的几十名山贼狂呼着,冲向近在咫尺的盾阵。有人用肩膀抵着盾,准备强行冲撞;有人高高举起战刀,打算劈开盾牌;有人举起长矛,对准盾牌之间的间隙,准备刺杀后面的刀盾手。

就在这时,百人小阵后方突然传来一阵厉喝:“突!”

百名战士齐声大喝:“破!”

百人齐呼,声音响亮,中气充足,犹如炸雷一般。山贼们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收住脚步,冲势一缓。后面的却来不及停住,全部挤在一起,就在这时,盾牌手大喝一声,齐唰唰向前一步,就像一面墙突然向前移动了一般,将山贼们顶住,动弹不得。长矛手连续刺击,锋利的矛头一刺即收。山贼们无处可避,纷纷中招,惨叫声此起彼伏,撕心裂肺。

初战

五百人冲击百人小阵,原本就是想以多欺少,没想到双方一接触,山贼就被一个反冲锋打了个措手不及,挤在一起,别说战斗,连转个身都困难。他们大声喊叫,让后面的人不要再往前冲了,奋力挣扎,推攘身边的同伴,想给自己腾出点空间时。你挤我,我挤你,就是随波逐流的小船,摇晃不停。

仅仅隔着一面盾牌,却是另外一副景象。

刀盾手侧着身体,以左肩、左臂和左腿顶着盾牌向前挤,右手握着长刀,却不是砍盾牌那一面的敌人,而是屠杀倒在地上的对手,不管他是躺着的还是趴着的,或刺胸背,或割脖子,手法熟练,干净利落。长矛手双手握矛刺杀,幅度不大,前进后退也就是三尺左右的幅度,但挺刺狠厉,一刺足以破甲,刺入后还有一个拧腕的动作,让矛刺在敌人身体内旋转,造成更大的疼痛,对手疼得大叫,下意识地给向后缩,正好给他们撤矛的机会。

他们低着头,根本不看盾牌那面的敌人,只要看到人影,就是一刺,哪怕是同一个人。

这是破锋七杀中的刺,口诀就是见影必刺,半步一杀。作为一个合格的长矛手,每天必须练习刺杀一个时辰,完成五百次标准刺杀,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可以再加五百次,一直把刺杀练成本能为止。动作很简单,但杀伤力却很强,一往无前。

刀盾手、长矛手都半蹲着,身体像一张张满的弓,饱含力量,不断的向前挤。他们注意对手的时间远远不如注意同伴多,时刻保持着阵线的完整,不给对手突破的机会。

弓弩手则站得挺直,不断的射击。近在咫尺,敌人又挤在一起,不论怎么射都中,即使对方穿了铁甲也没用。而山贼们披甲的数量非常有限,铁甲更是极少,面对如此近距离的射杀,他们根本毫无反抗能力。

五百人挤成一团,一百人却像一只握紧的铁拳,一次次的重击,虽然缓慢,却非常坚决地向前挺进。

一个接一个的山贼倒地,又被无情的杀死,血流满地。

侧面的两个百人队包抄过来,对沈毅的左翼展开攻击。侧面的防守不如正面严密,在两个百人队猛攻下迅速溃败,不少山贼见对手凶猛,纷纷避让,有的向右,有的向后,还有的向前,进一步冲乱了阵势。

沈毅被围在中间,虽然连声嘶吼,企图让部下镇定一些,重新结阵,但是他的叫喊没能重整队型,却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成了弓弩手的目标,一枝枝羽箭连绵不绝,射得他抬不起头来。亲卫为了保护他,自己难免出现疏漏,接二连三的被射中,不时有盾牌被弩箭射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弩手们的训练格言,特别是手持六石弩的强弩手,他们的目标从来不是普通士卒,而是视野范围内的对方军官,军职越高的越应该得到重点关照。整场战斗下来,他们寻找目标的时间也许远远超过射击的时间,但他们扣动弩机的那一刻往往就是整个战事的拐点。

每曲配一具六石弩,这名强弩手享受曲军侯的待遇,他们的任务就是射杀对方的曲军侯和强弩手。两名曲军侯淹没在人群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