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63节(2 / 4)

加入书签

先摆平陈登、周昂再说。等粮草筹措完毕,庐江、九江的战事差不多也该结束了,再赶回洛阳参战不迟。留下吴景在洛阳负责后勤,协助孙策处理一些营中事务也就够了。

孙坚非常满意,满口答应。

孙策随即写了两封信,一封给留在颍川的蒋干,让他尽快赶到洛阳,有很多出使的任务需要他去完成,同时命令郭暾等人同洛阳进发;一封给周瑜,向他通报计划,让他做好准备,同时将何颙等人驱离南阳,并做好蔡邕等人的保卫工作。

三天后,蒋干赶到洛阳。孙策向他通报了计划,蒋干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拜见朱儁。

孙策到洛阳的当天,朱儁就知道了。他不知道孙策的来意,却又不好主动来问,只能在洛阳等着孙坚、孙策去拜见。一等也不来,二等也不来,他既不高兴,觉得孙坚父子失礼,又隐隐不安。如果孙坚置道义于不顾,拂袖而去,他除了谴责几句之外,还真没什么办法可想。

他是太尉不假,但他这个太尉其实虚得很,眼下除了孙家父子之外谁听他的命令?如果孙坚不理他了,别说勤王,能不能守住洛阳都是个疑问。

就在朱儁患得患失的时候,蒋干来了。

换作平时,朱儁根本不会把蒋干放在眼里,可现在形势不同,蒋干又是孙家父子的使者,他不能怠慢,免得进一步激怒孙坚、孙策。不过,他又不想让自己显得太弱势,便召集麾下将领,摆出一副议事的模样,这才召蒋干入见。

蒋干在太尉府前庭等着接见,见一个个将领顶盔贯甲,行色匆匆,不禁会心一笑。朱儁越是折腾,他越是从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院中的花草,直到朱儁派人来请他上堂。

蒋干伸手折了一枝栀子花插在冠上,背着手,大摇大摆地随着太尉府的掾吏来到中庭。

中庭堂上堂下全是人,堂上坐满了文吏武将,堂下站满横眉冷目的执戟卫士,目不斜视,杀气腾腾。堂上首席的位置空着,蒋干瞥了一眼,负在背后的双手换到身前,拱在胸口,来到阶下,大声报进。

“讨逆将军从事,九江蒋干,拜见太尉朱公。”

堂上一片寂静,堂上无一人说话,也无一人看蒋干,仿佛他根本不存在似的。过了片刻,屏风后一声清咳,朱儁背着手,从后面走了出来。刚才还像泥胎木偶的文武立刻起身,向朱儁施礼,齐声呐喊。

“恭迎太尉!”

朱儁微微颌首,施然入座,又将衣摆整理得一丝不苟,这才慢吞吞地说道:“堂下何人?”

太尉掾文云走到廊下,大声喝道:“太尉有令,堂下何人?”

蒋干一本正经地再次报名。文云应了,回报朱儁,朱儁这才点头,让蒋干登堂。蒋干来到朱儁面前,一丝不苟的行礼。朱儁见了,心中大快。这阵势摆得有必要啊,要不然蒋干能这么恭敬?

“蒋子翼,讨逆将军在豫州,为何突然派你来洛阳?”朱儁装出一副不知道孙策就在洛阳的模样,语气不紧不慢,却充满太尉的威严。

“天子西播,朝廷远徙,讨逆将军想念朝廷威严,特派我来见太尉。”

朱儁皱起了眉头,摇摇头。“想念朝廷威严,自当派人去长安,为何来洛阳?”

“自从王莽之乱,长安为乱军焚毁,不为京师已近两百年。天子年年屈服于权臣,哪里还有什么朝廷威严可言。洛阳虽然也被乱军焚毁,有太尉在,朝廷威严不失。”

朱儁立刻沉下了脸。蒋干这句话说得太阴险了,话里有话啊。天子在长安,没有朝廷威严。他朱儁在洛阳反而有朝廷威严,又拿王莽说事,这不是说他要学王莽吗?

文云起身喝道:“蒋子翼,小心你的言辞,不可引喻失当。这里是太尉府,不是朝廷。”

“是吗?”蒋干收起笑容,哼了一声:“文东武西,传喝而进,我本乡野之人,两股战战,方寸兢兢,以为上殿见天子也不过如此,不想倒是误会了,还请太尉见谅。”

朱儁顿时窘迫不堪,老脸发紫。

虚太尉

蒋干的意思是说:你吓唬乡下人吗?

朱儁是太尉,但他出身寒微,又没什么学问底子,提到礼仪之类的事,他多少有些心虚。他名重天下,却没什么读书人投效他,摆出这般阵势,他其实并不清楚会不会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被蒋干当面指责他逼于朝廷已经让他不安了,现在又被蒋干直指为乡下人,他又羞又恼,却不敢发作。

文云见状,连忙岔开话题。“讨逆将军现在何处?”

“在洛阳。”

朱儁哼了一声:“既在洛阳,为何不来见,还要派个使者来?讨逆将军年纪不大,排场却不小,比他父亲孙征东还要威风。”

“讨逆将军不是不想来,而是不敢来。”蒋干不慌不忙,环顾一周。“太尉聚集文武议事,连孙征东将军都没有座位,又怎么会有他区区一个讨逆将军立足之地。”

朱儁再次大窘,掩饰地咳了两声。孙坚官居征东将军,是他麾下军职最高的将领,既然聚将议事,孙坚理应参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