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33节(1 / 4)

加入书签

“从麋君走路的步态来看,你的骑术应该不错。我再大胆的猜测一下,你的箭术可能也不弱,不用任何关系,凭真本事进亲卫骑做一个司马是绰绰有余的。”

孙策的态度很诚恳,让麋竺更加心动。麋家不是没动过征战求富贵的念头,他和弟弟麋芳都有很不错的骑射能力,武艺也很不错。麋家请得起师傅,甚至有本钱拉起一支队伍。但麋竺是商人出身,他最擅长的就是计算利害。有武艺,有队伍,不代表就能靠征战立功,还要通晓用兵之道。

武艺可以请师傅教,用兵之道却很难,可不是看两本兵书就行的。就算有名将愿意指点,没有合适的机会也很难成长。兵凶战危,这可比做生意危险多了。生意最多赔钱,打仗输了却会送命。麋家没有军事背景,出名将的可能性很小,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附一个势力。

现在就有一个最合适的机会:孙家父子都是名将,跟着他们,有的是机会锻炼,而且孙策急需支持,投靠他,立刻就能得到重用。他们又不是陶谦父子,陶谦父子就算有再好的资源也很难成功,孙家父子则不同,他们有机会成功,而且机会看起来还不小,就像孙策自己所说。争中原也许力有不逮,控制荆扬却是绰绰有余。

“将军,陶使君待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背信弃义。不过,舍弟也许可以随将军征伐。”

孙策笑了。“麋君不愧是巨贾,风险意识很强啊。也好,如果令弟有兴趣来,我非常欢迎。不过,打仗是很危险的事,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麋竺微微一笑。“富贵险中求,做生意如此,征战更是如此。”

攻与守

双方心照不宣,接下来就好谈了。孙策接受陶谦的礼物,放弃驻兵彭城的打算,也可以和陶谦的儿子做朋友,他甚至愿意安排他们去南阳讲武堂求学。作为交换条件,麋竺的弟弟麋芳将以私人的身份应孙策征募,成为孙策的部下。

为了能让麋芳有一个较高的,麋竺愿意提供三百装备齐全的骑兵作为麋芳的部曲。

孙策答应了,安排秦牧随麋竺去麋家考核麋芳及麋家部曲的实力。不管是做交易还是为麋芳的安全着想,挑选合格的骑兵都是有必要的,滥竽充数只会浪费钱。朐县在海边,路途遥远,又要穿过彭城、下邳和东海三郡,必须要得到陶谦的许可。不过有麋竺在,这些都不成问题。

麋竺的任务完成得超出想象的完美。陶谦的目的达成,麋家也收获了意外之喜。孙策设宴为麋竺接风,宾主尽欢。麋竺的愿望是做儒商,名利双收,孙策的愿望则是做将商,持剑经商。他要用强大的武力配合商业拓展,又用商业的丰厚利润来养兵。

孙策说,我父亲年青时也做过生意,没你麋家生意做得大,还经常遇到海贼,所以弃商从军,现在也算小有实力。将来打完仗,我也去做生意,要用军队来保护我的商船,看哪个海贼还敢来打劫我。

麋竺大笑,觉得和孙策有共同语言,很谈得来。借着酒兴,两人越说越投机,不知不觉的称兄道弟起来。趁着这个热度,孙策和麋竺约定,有机会一起做生意,特别是盐。南阳没有盐矿,盐全靠外购,东海就在海边,有先天经营盐业的条件。以前是因为盐专卖,麋家有心无力,现在天下大乱,朝廷控制不住了,正是发财的好机会。

麋竺一口答应。

杜袭目瞪口呆。他对郭嘉说,原本以为将军就是用兵如神,现在才发现,他做生意更有一套。

郭嘉神秘莫测的笑,拍着杜袭的肩膀说道:“你就安心地跟着将军吧,守住相县只是第一步,将来有机会,我们还要和袁绍争锋。”

杜袭又惊又喜。

郭嘉虽然轻狂,但他不是随便说话的人,否则孙策不会让他做军祭酒。郭嘉对他透这个底,自然是因为他们有一段同路而行的友谊,与众不同。他拉着郭嘉,仔细询问。郭嘉就将孙策准备发动黄巾守住淮河一线,再选一部分人在巨野泽、芒砀山打游击,尽可能将袁绍拦在兖州的计划简单地说了一遍。

他说得简略,杜袭却听得热血沸腾。他原本对守住相县没什么信心,觉得孙策迟早会放弃豫州,全力经营荆州,最后甚至会退往江南。从内心里说,他是有些遗憾的,放弃豫州,他就要背井离乡。现在听郭嘉一说,知道孙策虽然会将重心放在荆州,却不会轻易放弃豫州,自然求之不得。如果能将战线维持在黄河和淮水之战,那就再好不过了。

酒足饭饱,麋竺走了,带着秦牧及十名骑士。

孙策和郭嘉、杜袭商量之后,请来葛生等人,将陶谦的礼单亮给他们看。我现在和陶谦合作,有粮了,你们尽快精选人马,统计人数,我好调拨粮食给你们。

葛生等人大喜。人比人,气死人。他们为了能吃饱饭,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收获却依然有限。孙策一到,什么还没做,陶谦就送来了二十万石粮食。葛生毛遂自荐,我要为将军走一趟,去青州见大帅管亥,和他商量结盟的事。青徐黄巾去年北伐吃了大亏,现在应该需要将军的帮助。

对黄巾军的事,孙策比较谨慎。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