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3节(1 / 3)

加入书签

这就结束了?孙策茫然。

“将军,哭。”身后传来周瑜的声音,很轻,有若蚊蚋。孙策知道周瑜在他身后,周瑜进了门就没离开他的身后。他甚至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如果他猜得不错,典韦应该带着人将整个院子都封锁起来了。

孙策想跟着哭,但是他哭不出来。他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感。袁术这么死算不算善终?比起历史上的他声败名裂,众叛亲离,他现在的结局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见孙策迟迟没有反应,周瑜无奈,走到阎象身边,拱拱手。“阎先生,袁将军伤重不治,英年早逝,的确令人哀伤,但此刻不是伤心的时候,时局艰难,群龙无首,先生和杨君是袁将军的心腹,此刻应该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啊。”

阎象一惊,抬头看了周瑜一眼,厉声道:“公瑾,你没听到吗,袁将军将后事托付给了孙将军,我和杨君自然唯孙将军马首是瞻。”

阎象声音很大,屋内所有的人都下意识地收住了哭声,杨弘更是一脸愕然。这时,袁权站了起来,抱着哭成了泪人似的袁衡,向孙策款款一礼。

“拜托将军。”

杨弘这才回过神来,脸色变了几变,又看看阎象。阎象点了点头,杨弘站了起来,看了孙策一眼,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阎象刚要说话,外面传来一声尖叫。“怎么,我丈人死了,我都不能进去看一眼吗?”

黄猗

孙策早就知道这份遗产没那么容易接收,还是没想到麻烦会来得这么快。

杨弘不给面子也就罢了,毕竟出身四世三公的弘农杨家。黄猗居然也跳了出来,真不知道他是哪儿来的自信。哦,对了,好像听谁说过,他是江夏黄家的支系。不过,黄承彦都跟着我混了,你算哪根葱?

孙策抬手拦住作声欲喝的袁权。“夫人,令尊尸骨未寒,不宜在他面前争吵。你安排人处理他的后事,其他的交给我吧。我答应过令尊,不让任何人欺负你们。”

袁权看了孙策一眼,坐了回去。

孙策又对周瑜说道:“公瑾,你请蔡伯喈先生来一趟。他是当世通儒,该怎么筹备丧礼还要他参谋,将来还要请他撰写墓碑。他又是袁将军至交,见这最后一面也是应该的。”

周瑜会意,向袁权、阎象拱手施礼,匆匆而去。

“阎先生,诸将还不知道袁将军过世,你去请他们来吧,君臣一场,好聚好散。”

阎象躬身领命,转身出去了。

袁权坐在袁术的遗体面前,轻声叹息。“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父亲,你做了一个最好的选择。”

孙策听在耳中,知道袁权这句话算是认可他了,心中定了几分。两世为人,他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其实心里慌得很,腿都软了,但此时此刻他别无选择,只能强作镇定,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破绽。

杨弘不肯俯首算什么,这样的事又不是第一次见到。黄猗闹事又算什么,更大的麻烦等着他呢。袁术终究还是死了,陈瑀等人会有什么反应,外镇各郡的刘勋等人会不会起兵反叛,南阳豪强该怎么处理,又怎么对付徐荣、牛辅,哪一个不比黄猗难缠。如果连一个书生都解决不了,袁术留下的两颗印他也保不住。

孙策站起身来,强忍疼痛,缓缓来到前堂。典韦横刀而立,拦住黄猗去路。黄猗身后站着十几个中等身材,面容凶恶的侍从,没有一个是不久前见过的,其中一人脸上还纹着黑线,看样子应该是个蛮越,也就是三国时候骚扰了东吴很长时间的山越或者荆蛮。

三国时代,江南尚未大开发,除了几个郡之外,大部分地区的百姓还是以蛮越为主。这些人住在深山里,没什么文化,性子粗野,但好武善战,常被大族收为部曲。江夏虽在江北,却靠近江南,有几个蛮越做部曲也是很正常的事。

不过,再善战的蛮越遇到典韦也得跪。这不,地上已经躲了一个了。那人捂着肚子,满脸是汗,身体弓成了虾,不住的抽搐着。孙策在里面没听到惨叫,应该是挨了一下之后直接失声了,连喊都没喊出来。

见孙策出来,黄猗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躲到侍从身后。

孙策笑了,笑得很轻蔑。就你这怂样也敢乍刺,真是不自量力。他招了招手。“黄兄,过来啊。”

黄猗向四周看了看,确定是叫自己,壮着胆子喝道:“孙伯符,你……你想干啥?”

“咦,你不是要来拜祭袁将军的遗体啊,不进来,你怎么拜祭?”

黄猗眼神躲闪,欲言又止。他咬咬牙,推了推身前的侍从,低声说道:“走,走啊。”

几个侍从按着刀,结成防守阵型,慢慢向前移,眼神不敢离开典韦片刻。典韦一动不动,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黄猗见状,大叫道:“孙伯符,让你的部下让路,他不让,我们怎么过去啊。”

孙策淡淡的说道:“子固,给黄君让步。”

“喏。”典韦侧身让开,一双虎目从黄猗脸上一闪而过,落在那几个侍从脸上。“他过去,你们留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