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节(1 / 2)

加入书签

沈小七:“……”他家阿郎审美就是独特!

蒸好的寒燕分成豆沙版和传统版,一个礼盒放六只,取“六六大顺”之意,供食客们任意选择——当然,都是正常的飞燕形状,只不过豆沙版的寒燕为了能装下更多馅料,个头稍大而已。

至于小猪豆沙包,还是关起门来自己吃比较好。

原以为本朝人民会更偏爱传统风味,却没想到豆沙版的寒燕销量更好。

“没想到这东西加了馅料更好吃,从前怎么没想到。”

有人附和:“是啊,从前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豆沙版本的销量太好,对比之下传统口味就显得有些门可罗雀,不到半日就被豆沙版甩开一大截。

为了让两种寒燕同时售出,林稚只好稍稍调下价格,把它们混合着卖。到了傍晚,总算将两种寒燕都卖了出去。

沈小七捧着自己挑出的那碗豆皮豆沙,假装抹泪道:“早知道我就多挑出一些了!”

将入夜时,孟琼舟迈进林氏食铺。

林稚和沈小七正在吃暮食,看见那抹熟悉的绯红衣袂,沈小七把头扭到一边,林稚则放下筷子,“孟少卿可是来用暮食?”

孟琼舟看了看他,道:“来买礼盒。”

林稚“啊”了一声,弯了弯眼睛:“孟少卿来得太巧,寒食礼盒一炷香前刚好卖完。”

孟琼舟垂下眼帘,瞧见食案上那几只小猪,“不是还有吗?”

林稚:“……”

救命,孟琼舟要吃小猪豆沙包!

确定对方没在和他开玩笑,林稚忍俊不禁地给他装好。

“……孟少卿请拿好。”

不愧是长了个二十一世的胃,一眼就相中了二十一世纪的食物!

作者有话要说:

不光相中了二十一世纪的食物,还相中了二十一世纪的人

1“麦粥”和“冻姜豉”做法参考《边缘历史》

太庙祭祀

为期三天的火禁眨眼结束,很快,清明就要到了。

林稚拿着火折子,边点燃柴火边和沈小七闲话家常:“听说每年清明寅时,官家都会让几十个小太监围在一起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怎么钻,怎么取啊。”从来没听过这些新鲜事的沈小七一脸好奇。

“就是用削尖的枣木橛去钻干透的榆木疙瘩,利用摩擦生热钻出火星子,慢慢地火苗就燃起来了。”

“摩擦生热”对沈小七来说是个陌生词汇,但他很好地理解了其中含义,咧着嘴念叨:“榆木疙瘩……那得多难钻出火苗来啊。”

“确实很难。”林稚顺着他的话道,“不过宫里有那么多人,总会有一个成功的。最后成功的那个人能得到一笔丰厚的赏赐,因为他为皇家带来了新火。”

沈小七才不管什么新火不新火,那些对他来说都太过遥远。

忽然想起几年前的往事,他道:“宫里月钱多,当初我还想过要不要去当个太监玩玩,现在看来,幸亏没去。”

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一出人生经历,林稚笑道:“你要是真当上太监,可就不是‘玩玩’那么简单了。”

眼见对话往“当不当太监”的路上越跑越偏,林稚连忙把话题拉回来,“不知道今年的新火钻得怎么样了。”

沈小七边擦地边道:“阿郎想这些做什么,反正和咱们没关系,又不会把新火分给我们。”

林稚淡淡一笑,觉得也是。想这些做什么?不如想想一会儿祭祖扫墓的事。

今日休沐,孟琼舟习惯性早起,随手拿起书架上一本古籍翻阅。

不知看了多久,忽然瞥见一句“稙稚菽麦”,视线在这几个字上停留许久,直到陈平的话打破心绪。

“阿郎,肖都知来送今年的金莲烛了。”

每年火禁结束,皇家会用新火点亮许许多多的蜡烛,名曰“金莲”,送到宗室亲贵和文武大臣家中,以示薪火相传、关怀群臣。

有资格得到金莲烛这一赏赐的,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知肖继才是官家身边的红人,每年都负责分送金莲烛。

孟琼舟点点头,放下书本,“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穿宦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捧着一盏罩着琉璃灯罩的红蜡烛走进来。

“小底参见孟少卿。今年的新火已燃,烦请孟少卿收好。”

五品以上穿红着紫的官员平均年龄不会低于四五十岁,很少有人像孟琼舟一样,不过二十五六便位居高位,前途无量。

见惯了一众大腹便便的糟老头子,冷不防看见孟少卿这样俊美不凡的郎君,肖继才觉得自己的眼睛都得到了休息,连带着吉祥话都多说好几句。

什么“积厚流光”、“百世不磨”,一连串吉祥话不要钱似的响在耳边。孟琼舟波澜不惊,颔首道:“有劳肖都知。”

陈平上前接下新火,塞过四枚八宝联春金银锞子,一番客套过后,肖继才美滋滋地甩着袖子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