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汉天后 第172节(1 / 4)

加入书签

提到陈君爱的时候刘岁吃着东西笑而不语,神态平和温文,是一个闺女应有的端庄样子。但是问到她对张琳琅的看法时,刘岁就不难么淡定了,那双美丽的眼睛垂下,抿了抿下唇,连脸颊都有一点绯红。

陈娇在心中默默的叹了口气,想来张琳琅英俊潇洒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又极有风度,有他在那个女子能看得上陈君爱?别说刘岁,就算让陈娇换位思考,陈娇自己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张琳琅。

感情是你情我愿的事,一边是绝不回头的陈君爱,一边是主动示好的张琳琅,刘岁喜欢的人更是不言而喻。

这场联姻本来刘彻就酝酿已久,既然一切事情都明朗了,他和刘荣立刻达成共识,当日就下旨赐婚宣平侯世子。

陈君爱是在乐府门口堵住的张琳琅,当时张琳琅正准备找李延年亲自选支他的曲子用在明晚正是赐婚的宴席上。

☆、 封禅之后

张琳琅的这席话让陈君爱惊讶,但最初的惊讶过后他却没有愤怒,他竟然勾起嘴角交领,凉凉的,眼中点着意思疏离和蔑视,他的声音狠平淡却也有着刺骨的冷漠,他说:“我以为张家不足以让你,妥协。”

“你”字的落音那么重。

陈君爱说完也没有再做停留,他转过身,挺拔而孤傲的背景很快消失在光线不明的鼓室里。

夕阳已经完全沉于西山,天边绛紫色的晚霞伴随着即将到来的夜沉沉压入宫闱。

陈君爱走后,这里完全寂静下来,那些墙壁上,地面上无比鲜艳的彩绘也在这将近夜晚的时刻失去了活力,变得暗淡和模糊,仿佛要与黑暗融为一体。

就好像他是一道光,他走了,就是完全的暗淡。

张琳琅静静的站着,眉心蹙了蹙,他的脸上没有哀伤和失落,只是上显出一点无奈的苦笑。

从此以后张琳琅和陈君爱就不再是一类人了吧,不是同一类人他果然是不愿意多说一句多看一眼的。不过,相抵也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劝了家族利益,全了君臣之宜,也全了兄弟之情。况且作为家里的独子,娶妻生子是他比陈君爱更绕不过去的坎,他看的比谁都清楚。

人这一辈子很难有什么事会这么一举三得,他应该算是很幸运,可惜并不是谁都懂。而“不懂”的意思并不是说清楚就可以理解,真正的不懂是说了也是错。

张琳琅眨眨眼睛,这后果跟他想象的也不算出入太大嘛。他乐观的情绪有点自嘲的意味,旋即又化作了苦涩。

宣平侯世子的赐婚非常隆重,阖宫喜庆。陈娇虽然对弟弟没能娶到刘岁感到略微惋惜,可张琳琅和刘岁也不失为一对璧人,自然祝福的心更多。

赐婚典礼过去没几天,辽东以东的朝鲜国就出了问题,朝鲜王卫右渠截杀了前来面见天子的属国首领,引起刘彻极大的不满。

秦代以来朝鲜国原本是秦国国土,后来项羽分天下,燕王的部将卫满趁机建立了卫氏朝鲜国,汉初本已经臣服于大汉,但是这几年新王即位好像越来越不把汉朝放在眼里,朝贡几经推脱,硬气的天子刘彻早就想拿朝鲜开刀,现如今正好朝鲜杀了属国首领,刘彻有了理由没道理放过鼠目寸光的朝鲜王卫右渠。

作为曾经在辽东作战一举封侯的将领,陈君爱刚把自请前往辽东的上书递上去,天子就同意了。廷议之后,陈君爱被封为辽东郡东都卫,与汉使何涉一起屯驻辽东郡。

陈君爱去辽东的举动算不上草率,但他的动身之快却总让陈娇觉得他在跟整个陈家闹脾气,好像是陈娇代表的整个家族逼他娶长寿翁主才让他跟最好的朋友决裂一样。

这孩子从来就想法不同常人,让人生气。可是仔细想想年纪轻轻的时候谁不是总以为自己为自己而活,那些沉重的,冗杂的,别人都要去正视的家族利益与自己无关呢,前世年轻气盛飞扬跋扈的陈娇不就是那样吗,父亲建议一律不理,也从来没想过让胡闹的哥哥们收敛,她以为她自己就足够捕获刘彻的所有心神,他们有了爱情,利益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事,不是明白的太晚,就是自己现在太年轻。

陈君爱总会懂得,而现在,就随他去吧。

次年,按照刘彻之前的规划,四月底天子御驾驾临齐鲁,举行盛大而庄重的泰山封禅。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而这场典礼对刘彻巩固“天赋君权”又有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为来年进攻匈奴向天祷告,以求彻底解决边患。

作为“天赋君权”的重要象征,陈娇这个“星宿转世”的皇后正式得到了正统的神权封号,刘彻封她为“天后”,表现出对皇后代表神权的认可,这也就说明从此以后陈娇的神权地位在整个大汉都不可动摇。而作为唯一一个接受神权封禅加封的皇后,她的地位已经在敕封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现任皇后,就连当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高后也从来没有在高祖在位时得到过加封。

泰山封禅典礼之盛大超越了以往所有的祭祀。刘彻在泰山下东方建封坛举行封祀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