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4节(1 / 2)

加入书签

现在又告诉他们,老皇帝死了,让他们程家几落几起的老皇帝彻底没了。

她心里那个大逆不道的想法再次出现。

死得好。

死的太好了。

程亦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

她把这事告诉父亲,父亲还是在设计她家的房屋,表情却明显轻松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纪元单独写给她的信, 问她是否婚配。

这是纪元头一次这么直白地问。

算起来, 纪元离开宁安州一年多了。

竟然感觉,似乎过了很久, 他更是做了许多事。

信里还说,他如今在肃州做事,还问她最近如何。

肃州,距离宁安州极远。

但两个人并未因距离而生疏,反而可以趁着现在,做好自己的事。

程教谕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几乎连夜来了宁安州。

程家人的心彻底安定下来。

笼罩在他们程家头上的乌云终于散去了。

他们再也不用面对那个喜怒无常的皇帝了。

程亦珊叹口气,她似乎明白些什么,此刻也不好多说。

而且总的来看,确实好多了,程家以后的日子,绝对会很轻松的。

至于婚事。

程亦珊还未开口,叔父看了看她,又看了看父亲跟母亲。

程教谕道:“纪元给我写信,还有一件事想说。”

“他想提亲。”

别说程大夫人了,就算是程大人,都忍不住抬头。

虽说程大人的精神时好时坏,可他大多数时候是能听懂的。

啊?

纪元?

提亲?

向他家提亲?

纪元有多受欢迎,大家心里没数吗?

当年的尚书孙女,他都不娶的。

程亦珊也没想到,纪元会直接跟叔父讲。

程家沉默下来。

好像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那珊珊是什么想法?

这段时间的纪元,已经在肃州安顿下来。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赴任,一切轻车熟路。

而且没过几日,武营,刘军已经过来了。

六年未见,大家看起来都成熟不少,刘军甚至也留了络腮胡,武营的一双儿女,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说起来,也就纪元还未成家了。

所以他还是住到知州府里,甚至只用收拾出主院即可。

前任知州跟同知已经离开。

虽说他们看着阴阳怪气的,但并不敢对纪元做什么。

纪元的名声,纪元的本事,谁不知道?

可知府竟然优待至此,连指挥营的人都能给调过来。

要知道此事也不光知府一人决定,还要找河西府将军商议。

商议的结果便是,纪元想要谁,谁就能调来。

武营跟刘军,以及武营的上司李指挥使,都被调过来了。

看样子,是要全面配合纪元他们制作橡胶。

他们面上还好,私底下的表情却颇为不屑,恨不得纪元他们翻个大跟头才好。

纪元知道他们的想法,却也不怎么在意,若天天在意这些,那日子都不用过了。

不过这些人被调到了河西府,算是他的上级,以后还要打交道,希望他们不要做得太过分。

纪元送走他们,肃州上下也变得不同。

作为肃州知州,副手同知是蔡丰岚。

剩下的各部,既有朝廷任命的,也有当地的官员。

可他们看向纪元的眼神,却都是一样的。

纪元都忍不住问:“你们对我,是不是期望过大了?”

好像所有人都在等着他一声令下。

户司主事道:“回纪大人,官田已经准备好了,是要培育良种吗?”

工司的人则道:“还腾出几个作坊,要做橡胶吗?”

自从纪元来到肃州。

不对,来到河西府之后,一直有人不停地提这两件事。

上到官员,下到百姓,甚至做好全力配合的准备。

纪元着实无奈。

便是要做,也不至于那样快。

纪元看向蔡丰岚,蔡丰岚主动道:“放心,麦种的事已经做好规划了。”

“官田的事,交给我即可。”

蔡丰岚虽然是第一次上任,可先不说他家里就是种田地的。

再者,这份计划书也是他跟纪元同时做的,不会出太多问题。

至于橡胶?

纪元看看武营跟刘军,他们两个,绝对能完成好自己的命令。

蒲公英能提炼橡胶,这点是没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如何种植大片的蒲公英,这可不是宁安州那里,有着遍地的水冬瓜树,想要大面积地采集,首先要大面积种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