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节(4 / 6)

加入书签

的顶端,然后向其射出一阵箭矢,然后向其背后掠过,受到威胁的吐蕃人第二列不得不放慢了脚步,位于横列左右两端的步卒开始向中央收缩,形成一个巨大的“门”字形。

“好,这些吐蕃人还真有两下子!”黑齿常之赞道,直到热兵器出现前,冷兵器步兵对付骑兵迂回的办法其实都大同小异,都是两翼收缩,横队变纵队,组成一个类似于空心方阵的阵型,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在混乱的战场上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不光要出色的指挥官,士兵们的勇气和纪律也是不一般。

随着吐蕃人后阵的号角再次响起,吐蕃军的第三阵,也是最后一阵也开始向前移动了,与其一起移动的还有大旗和为数不多的骑兵,吐蕃人的战马并不好,高原上的马匹坚韧,耐力好,但体型矮小,冲刺速度也不快,和唐军高大的战马比起来也就比驴子强点,所以吐蕃军队中大部分骑兵都是由其他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担任的,而这队吐蕃军由于还没搞定当地的羌胡部落,骑兵少且弱,显然吐蕃人这是要孤注一掷了。

背水

“传令下去,鸣金,让骑队退回来!”黑齿常之喝道,由于他选择的阵地正处于一个缓坡上,他能够居高立下,毫无遮拦的俯瞰整个战场,可以清晰的看到吐蕃人的二阵和三阵队形严整,为数不多的骑兵也只是缓步向前,始终保持着与己方步兵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唐军骑兵能够在骑兵战中取胜,吐蕃骑兵也可以退回己方的步兵方阵后,重整队形再战。唐军骑兵很难将吐蕃骑兵彻底消灭或者驱逐出战场,更不要说侧击或者从背面夹击吐蕃人,赢得最后的胜利了。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让骑兵们先退回来,占据高地的优势,先居于不败之地再说。

听到身后传来阵阵鸣金声,沙吒相如回过头,向己方的本阵望去,只见那面帅旗依旧屹立不动,他是黑齿常之的多年老友,立刻就猜出了老友的意图。举起手臂高声道:“吐蕃狗要拼命了,咱们犯不着在这里和他们拼,先回本阵歇口气!”

随着号角声响起,唐军的骑兵就好像回笼的鸟儿,开始收拢队形,然后缓慢的向山坡上退去,吐蕃的后两阵开始重合到了一起,然后开始沿着缓坡继续向前,向唐军阵地压了上来。

“快,快,拿水来!”沙吒相如跳下马,抢过仆从递过来的水袋,痛饮了起来,他喝了两口,便大声道:“马,马也要饮足了,马上又要冲阵!”

随着吐蕃人二阵和三阵的靠近,唐军的盾墙后产生了一种恐慌的情绪,虽然这些丹阳盾牌手都是曹文宗精挑细选出来的,身强力壮,都有一定的武艺基础,在长途行军的过程中也锻炼了纪律性和服从性,但他们还是头一次和吐蕃兵这么顽强坚韧的敌人交手。他们亲眼看到吐蕃人的头阵在强弩和标枪的射击下,尸横遍野,但剩下的人依旧坚定向前,反复冲击盾墙,而现在又有更多的敌人向前,仿佛永不停息的浪潮一般,而己方的骑兵却退了回来,两厢一比较,顿时有人动摇了起来。

正在阵前督战的曹文宗看的清楚,他心知眼下情况万分危急,这两军交战就和两个壮士角抵一般,一旦搭上了手,纠缠到了一块,那边是谁也不能后退半步,一旦退了,那就如山崩地裂一般压了过来,除非有十倍于对手的气力,绝对翻不了盘。

“我曹文宗门下弟子何在!”曹文宗高声喝道。

“李波在此!”

“王鹤权在此!”

“刘不害在此!”

随着一声声应和声,三十余条汉子皆云集于曹文宗身旁,他们都是从长安时便跟随他的门下弟子,皆有过人只能,曹文宗目光扫过众人,拔刀喝道:“大都督平日以国士相待,今日形势危急,我等当以国士报之!”说罢大喝一声,一手挺刀,一手挥舞铁锥,直入吐蕃阵中,身后弟子紧随,当者刀劈锥击,无不披靡。身后丹阳兵见之,士气大振,齐声向前,居高临下之时,吐蕃的第一阵被压的向后退却来。

“曹文宗这铁锥着实了得!”黑齿常之在大旗下看的清楚,只见曹文宗领着众弟子直入吐蕃阵中,手杀十余人,如入草芥之中,不由得连连咋舌,他知道这是难得的好机会,赶忙下令击鼓,各军齐进。

吐蕃人的二阵、三阵正在缓坡上向前,试图将激战已久的一阵替换下来,但没想到刚刚还对己方颇有利的战况陡然逆转,一阵被压得节节后退,一时间陡然挤成了一团,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吐蕃的将领也知道这是极其危险的,一边喝令一阵回头死战,一边下令敢冲乱己方阵型者,无论是谁一律当场斩首示众。一转眼间,二三十颗血淋淋的人头就被砍了下来,丢在阵前示众。

但唐军骑兵的优势在这个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四条腿总比两条腿的快,唐军的骑兵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直接冲入吐蕃人一阵与二阵的空隙,从背后向吐蕃人的一阵发起了冲击。他们以不可抗拒的勇猛气势冲垮了敌人阵线,一直向阵线中央招展着大旗的地方冲去。凡是这股奔腾澎湃的洪流冲过的地方,只听见一片震人心魄的喊杀声,疾风骤雨般的马蹄声,武器和武器的碰击声,以及刀和剑砍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