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节(4 / 5)

加入书签

河东道有府166;河北道有府51;山南道有府15;陇右道有府33;淮南道有府9;江南道有府7;剑南道有府11;岭南道有府6。

其中最多的是关内道,几乎占了一半,其次便是河东道,然后是河南道,河北道,陇右道,淮南江南岭南剑南这几个地方折冲府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关内道的军府最多的原因很简单,大唐是以西魏北周隋为榜样,以关中本位主义立国,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河东道居其次也不奇怪,首先河东道位于今天的山西高原,从兵要地理来看是居天下之脊,面临胡戎,而且河东道首府太原是大唐的龙兴之地,兵力众多也很正常。

但河南道比河北道的折冲府还要多就很奇怪了,河南是大唐的腹地,平时没有外部的威胁;而河北道直接面对突厥、契丹、高句丽等异族政权的威胁,人口财力是当时天下第一,远远超过前面三位,为什么河北道的折冲府这么少呢?

这就又要牵扯到一个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概念“东西之争”了,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一般会把中国划分为南中国和北中国,但是在唐宋之前,中国一般被划分为关东和关西这两个大的地理单元,这两个地理单元往往会形成独立的政权,爆发极为激烈的战争。

在唐帝国建立前百余年,东魏与西魏,北周与北齐,李唐与窦建德极其后继者之间都爆发了极为激烈的战争。于是建都于长安,以关中为根本的唐帝国统治者,自然会想方设法削弱河北地区的军事潜力,减少受过军事训练的府兵和河北籍的基层军官,那么减少折冲府的设置就是应有之义了。

而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河北的军事力量减弱了,而河北面对的异族军事力量却没有减弱,唐帝国总不能把自己最富裕的省份听任异族抢掠吧?可是从历史事实看,好像还真的是这样,武周营州之乱后,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和突厥人大举入侵河北的时候,昔日素来以强悍善战而闻名的河北地区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抵抗,搞得武周狼狈不堪,甚至有人提出要将数十万依附突厥人的河北人民全部杀掉,这时候就没人想起来是谁处心积虑的解除河北人的军事力量的。

不同的角度

“这次去营州,我和英国公谈过关于新罗的事情!”王文佐挥了挥手,示意曹文宗让护卫走远些,以免听到自己接下来的话:“英国公拒绝了我这次解决新罗的提议!”

“解决新罗的提议?”沈法僧舔了下舔嘴唇,他觉得自己喉咙有点发苦,虽然他没少抱怨过新罗人作为盟友的不靠谱,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把新罗人当成自己这边的,而三郎竟然要对新罗人下手,这也未免太可怕了!

“为什么?”

“为什么要对新罗人下手?很简单,百济和高句丽完蛋之后,新罗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王文佐摊开双手:“而且新罗人在百济和高句丽的尸体上吃了太多肉,变得太强壮了,如果一条猎狗强壮到主人都拉扯不住,最好还是宰了下锅!”

沈法僧低下头,王文佐的目光让他觉得混身上下都不自在,他的十根手指纠缠在一起,就好像他的心。王文佐看着自己的朋友,低声道:“怎么了?你也觉得这么做不应该?”

“不,不!”沈法僧急促的摇了摇头:“我没有这个意思,三郎,我没有你聪明,也没有你的远见,当初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们这伙人可能都会死在百济,连个坟头都没有。但这一次我真的糊涂了,真的要打这一仗吗?”

“连你也这么想呀!难怪英国公也不同意!”王文佐叹了口气:“也许是我想的太多了!”

“不,不,只是我们比较笨,看不了这么远,三郎,你先解释给我听听!”

“好!我时常想过,怎么样才能确保大唐的边境始终长治久安,那最好就是大唐周边的邻国实力都差不多,让他们互相牵制,遇到争端,大唐就出面裁决,不让任何一国独大,这样一来,任何一国都会对大唐恭顺,否则就会被大唐和其邻国联军的征讨。而高句丽灭亡之后,就没有邻国再来牵制新罗了,虽然没有办法,那也只有将新罗消灭了!”

“三郎你说的不对吧?”沈法僧笑道:“明明还有牵制新罗的呀!倭国不就是的?这两国相互牵制不是正好如你说的那样?如果像你说的将新罗消灭了,反倒是没人牵制倭国了!”

沈法僧的话就好像一道闪电划破王文佐的心中,将原本迷乱的思绪照亮。当初李绩与自己交谈时的那些奇怪的表现现在都有答案了,多次当着嫡孙的面对自己大加称赞,却又拒绝了对自己一石二鸟的献策。自己一直想不明白,以李绩的眼光又怎么会看不出这条计策的可行性,而这位垂暮老人又怎么会拒绝这等立下盖世大功的机会?现在沈法僧无意间的一句话揭露了真相,原来自己才是李绩拒绝献策的真正原因呀!

“三郎,三郎?”沈法僧看到王文佐面色忽喜忽怒,变幻无常,牙关紧咬咯吱作响,倒好像是发痴了一般,赶忙问道:“你没事吧,可要请大夫来?”

“不必了!”王文佐深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他笑了笑:“我没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