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028节(2 / 3)

加入书签

军派了使者来,说有事要向大王汇报,顺便送了些春笋,还有些山货。”

曹操点点头,笑道:“元让有心。你回去,挑几样可口的带到山上,再取些酒,我们到山里野炊。”

彭羕会意,躬身答应,转身去了。经过法正身边时,他客气地笑了笑,又关切地问道:“祭酒脸色不好,是不是太累了?”

彭羕身材高大,山路狭窄,法正与他贴身而立,大感压迫,没好气的挥挥手,示意彭羕赶紧走。彭羕也没多说,拱手施礼,快步而去。一年多没见,彭羕又壮实了许多,精力充沛,步履稳健,即使是在山路上也一样健步如飞。法正看在眼中,心中莫名一紧。

刚刚挤走了辛评,又来了个彭羕。彭羕更年轻,思维敏捷,又是益州人,各方面都比辛评有利,又在蜀王身边多年,被蜀王视为子侄一般。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蜀王的爪牙。

时不我待啊。

法正打起精神,故意朗声笑道:“大王,山顶景色更佳,我们到山上再歇,如何?”

行军难

赤胛山顶,草木之间,一座小城依稀可见。

这便是公孙述所筑的赤胛城。相比于山下的白帝城,赤胛城才是真正的主体。然而不到两百年,这座城就被草木掩盖了,只有沿着山势修筑的城墙能够表现他的存在。

站在野草丛生、野树横出的城墙上,看着对面如一道银线的白盐山,看着长江两岸夹峙耸立的夔门,听江水滔滔,春风拂草,曹操感慨万千,思索片刻,轻声吟诵。

“我登赤胛山,艰哉何巍巍!

马岭如肠盘,重足立崔嵬。

树木何萧瑟,东风声正悲。

熊罢对我怒,虎豹夹路啼。

谿谷少人民,叶落何飞飞。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

法正站在一旁,听着曹操吟诗,心里掠过一丝不安。诗言志,曹操的诗中弥漫着沮丧、无助,东风声正悲,思欲一东归,难道他是想向孙策称臣?

法正转念一想,又释然了。曹操集益州之兵而来,正是决一死战之意,岂能有投降之心。只不过他的家乡在关东,睹景思归,也是人之常情。

诗人嘛,悲春伤秋,难免的事。

曹操沿着城墙走了一段,和法正商量将大营安扎在赤胛城的优劣。好处很明显,地方够大,地势也利于防守;劣势也很明显,上山下山只有马岭一条路,极不方便。要将大量的物资运上山,耗时耗力,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法正之前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只是还没找到妥善的解决之道。

正在他们商讨时,彭羕带着几个郎官,抱着酒瓮、果篮,背着釜,上了城。几个郎官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彭羕也有些气短,但他很快调整过来,四下张望了一下,便选好了野炊的地点,让郎官们搭灶、寻柴,各自准备,自己快步赶到曹操、法正面前。

“永年,孤欲将大营安扎在山上,可有办法将物资运上来,既要快,还要省力。”

“有。”彭羕不假思索,应声答道,转身指着不远处的一道山崖。“可在那里建几座吊台,以轱辘牵引,将打包好的物资直接吊上来。”见法正面有疑惑之色,又笑道:“关东津渡吊装货物都是用这种方式,省时省力,效率极高。祭酒派出的细作没有报告过吗?应该不难看到的。”

法正阴着脸,一声不吭。

曹操摆摆手,示意彭羕退下。待彭羕走远,曹操对法正说道:“孝直观永年如何?”

法正躬身致意,淡淡地说道:“少年果敢,又得大王调教,不出数年,必能大用。”

曹操笑了两声,抚须颌首。“的确是年轻了些,处处爱表现,唯恐人不知。论稳健,他不如你。”曹操停了停,回头看着法正,法正也正看着他,两人相视一笑。曹操又道:“可是年轻有年轻的好处,一是精力好,一是无成见,兴趣广,不管什么,接受起来都要快得多。”

法正目光一闪,迟疑了片刻,躬身作揖。“大王教训得是,臣……的确有些迟钝了。”

“那是因为你太累了。”曹操伸手拍拍法正的肩膀。“人累了,反应就会慢。孝直,两军交战,比的不仅是双方的将士,更是背后的人,甚至是运送物资的民伕。孙策这么多年没有上阵,但他没有闲着,这些年一直在做进攻益州的准备。就说那些船,难道是某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吗?非也。这些年,吴国在船上投入的资金、精力非你我所能想象,而带来的好处也绝非逆水而上这么简单。”

他叹了一口气。“蔡德珪运气好啊。遇上孙策,连他这样的中人都有机会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法正应声答道:“臣以为他的运气还不够好。若是遇上大王,他岂止做个摸金校尉,海外屯田。”

曹操哈哈一笑,没有再说这个话题。法正是聪明人,话点到了就行,说得太多了反而不好。军务繁忙,法正一个人忙不过来,他打算增加几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