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014节(2 / 4)

加入书签

,倒也不麻烦。只是那店肆的伙计一副看乡下人的眼神让人很不爽,秦宓气得差点暴走。

经过襄阳,去南阳,必须要更当地驻军在路传上加盖印信,辛评、秦宓因此见到了关羽。

关羽刚从校场回来,头戴凤翅盔,身穿鱼鳞甲,走路时甲叶摩擦,哗哗作响。上了堂,摘下凤翅盔,立刻有白雾从头上升起,辛评亲眼看到头盔里滴下的汗水在地上积成一洼,不禁心中一凛。

这样的天气,关羽还这样练兵,这些吴军将士就不怕中暑吗?

关羽接过布巾,擦了手,看看路传,又盯着辛评、秦宓看了两眼,命人取过印信,在路传上用了印,又向辛评点了点头,起身就往后堂走。

秦宓按捺不住,大声说道:“关将军,我等乃是蜀王使者,路过将军辖区,一顿饭都没有吗?”

关羽停住脚步,转身扭头,打量了秦宓片刻。“饭有,但是不给你们吃。”

“为何?”

“因为礼尚往来,而你们失礼在先,对我大吴的鸿胪寺卿不敬。对鸿胪封卿不敬,就是对我大吴不敬,我没一刀砍了你们,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说完,转身就走,直接把辛评、秦宓晾在堂上。

秦宓气急。怎么又是这件事,你们吴军还真是心齐啊,因为这件事,夷陵守将不给马车,现在到了襄阳,你连顿饭都不管。这还是出使谈判吗?投降也不至于这么没面子吧。

“这……这什么人?”秦宓气得满脸通红。

辛评生怕秦宓说出什么过火的话来,惹怒了关羽,真被一刀劈了。他半拖半抱,拉着秦宓出了门。“子勅息怒,关羽就是一个军汉,和他饮宴有什么意思?走,我请你饮酒,尝尝襄阳最有名的蔡家酿。刚才进城的时候,我看到他家的酒招了。”

秦宓怒气难消。“辛君,我不是在乎一顿酒,而是觉得这吴人太无礼。那姓潘的校尉也就罢了,反正是个粗人,这关羽可是吴帝身边的人,如今又代理襄阳督。他这么无礼,将来传出去,你我还有脸面与吴帝谈判吗?”

辛评撇了撇嘴,伸手一指眼前热闹的街道。“子勅,你觉得这襄阳比成都如何?”

秦宓随意瞥了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襄阳不过是一军镇,如何能与成都相提并论。”

“是啊,襄阳不管是城池大小还是户口,都不能与成都相提并论。可是你看,这襄阳城的繁华,是不是不亚于成都?”

秦宓微怔,眼神微缩,也冷了三分。“祭酒这是何意?莫非是想不战而降,俯首称臣?”

辛评无声的笑了起来。“子勅,这次请你出马,不就是希望能借你无双辩才,劝吴帝能接受大王的条件,不战而降,俯首称臣吗?怎么,你也是来下战书的?”

马谡

话一出口,辛评就后悔了。

我为什么要说也?

秦宓紧紧地闭上嘴巴,一言不发。他们之所以如此不受待见,就是因为蒋干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而蒋干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是因为他直言无忌。我不是来谈判的,我就是来下战书的。

既然如此,那此次出使除了下战书表示应战,维持基本的尊严,还有谈判的机会吗?

“走吧,我请你喝酒。”辛评说道,想想,又添了一句。“顺便打听些消息。”

秦宓默默地跟了上去。

出了衙城,顺着宽敞的大街向前走,没多远就看到了那家酒肆。与衙城里全是杀气腾腾的士卒不同,大街上以百姓为主,口音混杂,服饰也差异甚大,有穿丝帛的,有穿布衣的,有穿儒衫的,有穿短打的,各不相碍。偶尔能看几个挎刀带剑的,却不是军中将士,而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有男有女,一个个高声大气的说着话,招摇过市。

“这荆楚还真是民风剽悍啊,女子也佩刀。”秦宓看着身边一个佩刀的女子走过去,忍不住撇了撇嘴。

“那也不能和蜀中女子相比,坦胸露乳,比蛮夷还要野。”辛评顺口说道。

秦宓顿时阴了脸。辛评所说倒也是事实,益州虽说是大州,汉夷混杂的情况却比荆州明显得多,百姓多染夷风,男女大防的观念很淡,即使是成都这样的大城,也难免出现衣衫不整就抛头露面的女子。若是平时,辛评说也就说了,此刻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这些汝颍人,从心底里就看不起我们益州人。这辛评尤其如此,他只怕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吴臣。

辛评越发后悔。今天情绪不对,接连说错话。

两人都觉得尴尬,没有再说一句话,装出一副用心观察襄阳民生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来到辛评所说的蔡家酒楼,两人才停住脚步,互相看了一眼。

有酒保迎了上来,热情的招呼。“二位客官,里面请。我家的蔡家酿是荆州最好的酒,陛下来了都要尝一尝的。今天你们来得特别巧,比往日多了石,错过这个机会,就未必喝着到了。”

辛评不解,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这酒脱销了么,才多了石就来得巧?”

酒保一听辛评的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