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010节(3 / 4)

加入书签

将军,曹昂由汉中而来,潜师击李严,显然是要断我粮道。若两军开战,补给吃紧,并长久之计。圃以为,当立刻反击,夺回宣汉。”

黄忠反问道:“曹昂得宣汉而不居,移驻城西凤凰岭上,不管是我军攻宣汉,还是攻凤凰岭,都不得不分兵拒敌。曹昂据险而守,以逸待劳。万一不敌,还可以遁入山中,伺机再战。纵使能夺回宣汉,恐怕也难免为其牵制,不得自在。”

“依将军之见,又当如何?”

黄忠站了起来,来回踱步。“在巴西半年,未建大功,反倒消耗钱粮无数,上负陛下信任,下愧百姓钱粮,每每想起,忠便觉得脸上无光,自知能力有限,不敢轻战。若能拖住曹操父子,便心满意足。至于宣汉,倒也不急。眼下营里还有些钱粮,紧着一些,支撑一两个月应该不难。一个月后,秋收结束,西城的援军也该入巴,届时再战,或许更稳妥些。”

听完黄忠的解释,阎圃嘴上附和,称黄忠有大将风度,心里却有些着急。

黄忠认怂,不愿争功,那是黄忠的事。可是他们支持黄忠半年,付出了不少代价,岂能不望回报?黄忠把功劳让给徐庶,徐庶可不欠巴西人什么,他将来愿不愿意为巴西人说话,这就不由他们做主了。

如果为了让徐庶帮他们说话,付出大量钱粮,不如直接支持黄忠。

毕竟他们已经在黄忠身上投了那么多钱粮。

阎圃沉吟良久,又道:“将军之计虽是稳妥,却有姑息之嫌。毕竟徐督尚在西城,就算秋收后立刻起兵,赶以宣汉也是八月底、九月初的事。若曹昂从容经营,处处设障,徐督怕是要步步血战,方能向前。若将军能示之以威,逼得曹昂无暇他顾,徐督也能免了许多麻烦,来得更快一些。”

听到姑息二字,黄忠也不敢掉以轻心,浓眉轻挑。“依先生之见,当战?”

“当战。”

“可是一旦开战,消耗必大,我已经欠了巴西百姓那么多债,再欠可就还不起了,奈何?”

阎圃苦笑。天子亲征益州,若是黄忠立了功,或许有说话的底气。若黄忠未能立功,他之前的承诺都是一句空话。这时候已经不是争取更多利益的时候了,能不能保住黄忠已经承诺的利益才是关键。

“请将军放心,巴西百姓虽愚笨,却也略知大体。在此存亡之际,绝不会斤斤计较,见小利而忘大义。”

黄忠嘴角轻挑,打量了阎圃片刻,拱拱手。“那就有劳先生。”

玉不琢,不成器

黄忠在巴西半年有余,除了初期徐晃突入八濛山之外,主力始终未能突破滚龙坡的蜀军防线。

随着时间推移,巴西大族——尤其是离得比较远的阆中诸县——对他渐渐失去了兴趣,钱粮支持也渐渐少了,只是表面维持着两不相干的局面。黄忠派出的游击队在阆中附近活动,只要不触及到他们个人的利益,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曹操自己头疼。

某种程度上,他们倒是希望这些吴军游击队闹得更凶一些,这样熟悉地形的巴西俊杰们才有更多的立功机会。这不,这才半年时间,黄权、狐笃等人便不断升迁,成了曹操倚重的年青将领。

相比之下,吴军对巴西人太吝啬了,尤其是对巴西大族。

面对阎圃的建议,绝大多数人表示了无视,最多礼貌的回一封信,现在没有粮食,秋收之后再说。

面对诸多大族不约而同的婉拒,聪明如阎圃也无可奈何。

为了解决眼前的危机,黄忠一面命邓展逼近宣汉,压迫曹昂,让蜀军不敢轻易出城,一面发动附近的百姓,抓紧时间抢收,并将收获的粮食送到军中,保证大军供应。

黄忠向各部落承诺,皇帝陛下即将亲征,今冬明春,必能击退曹操,解三巴百姓于水火之中。现在借的粮食,明年春耕之前一定还,借得多的还会有赏赐。

经过大半年的相处,巴郡汉蛮百姓都对吴军印象不错。黄忠也是个守诺的人,年初借粮,说好春耕之前还,结果果然在春耕之前还了,还派将士们协助耕种。现在黄将军要借粮,很多百姓几乎没有犹豫,积极配合。

有不少人拍着胸脯说,不用将军费心,粮食一收回来,我们就送过去,然后不回来了,留在营里作战,助黄将军一臂之力。吴军为我们百姓出力,我们也不能只用眼睛看。

普通百姓不是大族,耕地有限,粮食也有限,留下自己的口粮后,能借出的粮食多的不过几十石,少的只有几石,平均每户也就二十石左右。可是积少成多,解决黄忠部一两个月的供应还是绰绰有余。

有了百姓的支持,吴军很快从受挫的沮丧中回过神来,加紧训练,准备反击。

李严收到了黄忠的命令。命令很简单,除了任务安排,还有八个字:知耻后勇,稍安勿躁。

李严心中大定,召集全军将士开会,当众宣读了黄忠的命令,然后做了自我批评。作为军司马,负有为中领军将军提供建议的兼职军谋,我轻敌躁进,疏忽大意,愧对中领军将军,愧对荆襄乡党,愧对诸位。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