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995节(2 / 4)

加入书签

埋伏,虽说可惜,却也是自作自受,与人无关。庞武想借着这个机会取利,怕是要失望。蜀王虽然为人轻佻,却极是聪明,机智百出。想骗他,庞武未免太自信了。

庞武为曹操解说附近形势。曹操听说那道山岭里便是賨人部落,不免皱起了眉头。有逃回宕渠的溃兵说,庞俊遇袭之前的晚上,曾有一个叫何平的年轻宕渠人从八濛山赶到大营。具体说了什么,没人知道,庞俊身边的侍者和庞俊一起被杀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何平依附了徐晃,很可能还为徐晃出谋划策,诱杀了庞俊。

这么说,那些随张鲁投降黄忠的汉巴将士很可能有一部分已经改换了心态,主动为吴军作战。如此一来,对面的山岭就可能成为吴军的藏身之地。黄忠在滚龙坡无计可施,自然会从别外下手。作战时,必须有所戒备。

曹操随即和冯鸾、庞武商量开山挖河,取直渠水,避开八濛山的事。

冯鸾的态度和辛评差不多,觉得工程量太大,耗费时日。

庞武却动了心思。他觉得这么做也有好处,即使不是真的取直,也能显示出必胜的决心,打击对方的士气。更重要的是,征发民夫,挖掘土方,可以在渠水中筑起了一道坝,截流渠水。如此一来,八濛山周边的水位下降,楼船就有可能搁浅,威胁大减。蜀军可以搭建浮桥,强攻八濛山东部。

曹操觉得这个办法有些道理,合乎用兵的虚实之道。

讨论过后,曹操将这件事交待给庞武操办。庞武很兴奋,到周边征发百姓,又派人赶回宕渠县城,筹措粮草。增加这么多民夫,每天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当然不能由庞家提供,只能由整个宕渠县分摊。

曹操在散云台扎下大营,安排人马进行试探性的攻击,寻找徐晃的破绽。

徐晃早就准备好了,命部下分段负责,随机阻击,他自己则率主力准备增援。双方的接触并不激烈,往往只要发现吴军有防备,蜀军就会主动撤退。甚至徐晃故意露出了一些破绽,蜀军也没有上当。

徐晃有些急了。曹操不急于进攻,说明他清楚吴军粮食不足的弱点。对峙下去,对己方非常不利。

很快,有人来报,阵前出现了大量的百姓,他们带着工具,好像准备开山挖河。徐晃赶到阵前,仔细一看,不禁暗自叫苦。在这里要挖出一道河来,绝非易事,工程量太大了。可是曹操很可能挖河是假,利用这些土去填河却是真。一旦他截断渠水上游,八濛山周边的水位下降,楼船就没什么用了。

如此一来,他要防守的面积大增,仅凭他这一千多人根本防不住。

曲军侯来忠提出,主动出击,驱散挖土的百姓,破坏曹操的计划。

话音刚落,王平就表示了反对。这些百姓都是被迫的,他们也是受害者。我们就算是冲出去,将他们赶走了,他们还是要回来。就算我们杀了他们,曹操还会征发更多的人来,麻烦依然存在。

被王平反驳,来忠很恼火,反问王平有什么办法。

王平想了想,对徐晃说,与其将目标针对这些普通百姓,不如袭击蜀军的补给线。增加了这么多百姓,蜀军肯定需要更多的粮食。从宕渠县到这里有一百多里,可以伏击的地方不少。我们如果能劫来那些粮食,不仅可能破坏蜀军的行动,还能增加自己的补给,坚持更长的时间。

来忠反驳道,我们就一千人,派多少人出去袭击蜀军补给线?少了,很难得手。多了,八濛山的防守肯定会受影响。

王平说,不用八濛山的一兵一卒,我们可以和山里的部落联系,让他们去袭击蜀军的补给线。只要分一些战利品给他们就行了。山里地少,不少部落都缺粮,有这么多粮食可抢,他们不会拒绝的。

徐晃采纳了王平的建议,挑选了几个留在山上的民夫回山里报信。两天后,报信的人回来了,不仅带来了部落首领的出兵承诺,还带来了黄忠的命令。黄忠已经派人入山,进行游击作战,汉中的援军和物资都在路上,让徐晃不要急,守住八濛山,不要仓促出击,耐心等候。

徐晃抚额而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最危险的时候算是过去了。现在只要拖住曹操率领的蜀军主力,他们就没有输,说不定还有机会反败为胜,一洗前耻。

以步破骑

曹操端着酒杯,眼神闪烁。

曹休跪坐一旁,悄悄地舔了舔嘴唇,心情有些不安。

他刚刚从八濛山下回来,向曹操汇报了最新情况。庞武很积极,已经组织到营的民夫开始挖土,后续的民夫陆续赶到。虽然没有庞武所说的万人之众,千人总是有的。

八濛山西侧本不宽敞,多了几千民夫,看起来竟有稠密之感,八濛山上的吴军应该看得很清楚才对。可是让他失望的是,吴军一点反应也没有,出来干扰驱逐的人都没有。

曹休搞不懂吴军的用意,赶回来向曹操汇报。曹操听完,一直在思索,这让他很紧张,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曹操失望。

曹操忽然叹了一口气,收回目光。“文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