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976节(2 / 4)

加入书签

身对许劭说道:“许公,朕选的这个豫州刺史如何?”

许劭有些尴尬,却还是上前行礼。“陛下选的这个豫州刺史如何,豫州百姓最清楚,他们已经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何须臣饶舌。”

孙策仰天大笑。许劭这话说得有水平。这次各州献金,助朝廷缓解货币不足之困境,豫州共献一百八十万金,独占各州鳌头,彰显了豫州的过人实力。豫州富庶,豫州刺史自然有功。若没有满宠这个黑脸刺史坐镇,豫州世家想以身试法的人绝不是一个两个。

“豫州太平,民众殷富,刺史固然有功,诸君的辛苦也不可少。此次豫州献金一百八十万,说实话,大大出乎朝廷预料。由此可见,豫州不仅有实力,更有境界,这其中诸君有功,许公更是首功。”

众人听了,心中欢喜,连忙躬身施礼,七嘴八舌的说着奉承话。许劭心中最为开心。天子许他为首功,也不枉他这一番辛苦。“陛下谬赞,臣等愧不敢当。”

孙策笑笑。他这可不是场面话。最开始提议献金时,豫州响应的人并不多,不少人心存疑虑,不愿意拿出太多黄金。毕竟这是可动产的主体,怎么能轻易交给朝廷?是许劭四处奔走,多方斡旋,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掀起了献金的高潮。

礼尚往来,这个人情是一定要还的。大众广庭之下不能细说,却不妨先表示一下态度。

“诸君,刺史虽好,却不能久居豫州。”孙策笑道:“满刺史在豫州十年了,也该让他挪一挪了,要不然会有人说朕偏心,独爱豫州。”他又对满宠说道:“伯宁,司州诸事草创,需要一个像你这样的干吏。你将手头的事总结一下,等接替你的人一到,交接完毕,你就立刻上任。”

司州就是原来的司隶,包括河南、河内、河东、弘农、冯翊、京兆、扶风七郡,只是现在还没迁都洛阳,所以不称司隶,称司州。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孙策迟早会迁都洛阳的,司州很快就会恢复司隶的称呼,而满宠就是未来的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虽然监察一州,但职权却比刺史大多了。满宠不是转任,而是名副其实的升迁。一时间,无数双羡慕的目光看向满宠。

满宠心潮起伏,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拱手施礼。

“唯,臣领旨。”

许劭三问

稍作寒喧后,孙策一行起驾,赶往睢阳。

孙策邀许劭同车。许劭很惊讶,礼貌性的婉拒了一番,最后才登上了孙策的马车。

孙策的马车很宽敞,用料也很厚实,像一座小楼。其他人都退下了,孙策倚窗而坐,笑眯眯地看着许劭。许劭在孙策对面坐下,孙策敲了敲车壁,马车在六匹骏马的牵引下起动。

孙策提起案上的茶壶,倒了一杯水。“许公,尝尝新茶。”

许劭感激不尽,拱手道:“微臣何德何能,岂敢劳动陛下。”

孙策放下茶壶,摆摆手。“许公不必拘礼,我今天是真心向许公致谢。”他靠在几背上,十指交叉,置于腹前,面带微笑,看着许劭。“说实话,我知道豫州这几年发展得不错,但豫州人能拿出一百八十万金来支持朝廷,我还是很意外的。今天请许公来,一是致意,二是讨教。”

许劭也笑了。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捧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茶。茶一入口,他的眉毛便轻挑了挑。孙策车里的茶自然是好茶,却并非独一无二。事实上,他自己喝过的茶中就不乏能与此茶媲美的。由此可见,孙策节俭并非给人看的,他很懂得克己。

“陛下,臣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问了他们三个问题而已。”许劭将茶杯轻轻放在案上,看着杯中碧绿的茶汤随着马车的前进轻轻荡漾。“臣问他们说,陛下是不是穷奢极欲之人,有没有言而不信的劣迹?钱币不同,谁的利益受损最大?商定条款之时,除了陛下之外,什么人说话的份量最重?他们明白了这三个问题,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孙策略作思索,不禁哑然失笑。他点点头。“许公这三问,果然简单而直接。”

“大道至简至易,原本应当如此。”许劭叹了一口气。“之前儒门之失,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复杂了。幸得陛下正本清源,儒门复兴,参以道法,成就玄学。以此治国理政,皆能一目了然。”

孙策笑着摇摇头。“许公过奖了,我真是不敢当。别的不说,就说这些黄金吧。之前担心不够周转,如今诸州踊跃,逾于所期,我又担心黄金太多,各府大手大脚,用滑了手,将来收不住。再比如这条款怎么拟定,也是头疼。各州情况不同,如同平衡,又如何保持公正,让各方都能满意,至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许公,你见多识广,能否指点一二?”

许劭多少有些惊讶。君临天下,世家、百姓拥戴,手里的钱多得花不完,皇帝做到这个份上,孙策居然还如此谨慎,实在是出人意外。可是转念一想,他又释然了。若非如此,谁敢把那么多金子交给他。

许劭沉吟了片刻。“臣于政务涉猎甚浅,不敢妄言。理政治国,要想一点错误没有,未免强人所难。不过臣以为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