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952节(1 / 3)

加入书签

“那还是算了,外人就外人吧。”袁耀倒退而行,躬身施礼。“臣耀,见过大王。”

“别装了,在这里候着,不仅仅是为了等叔弼吧?”

“大王你看你说的,叔弼不把臣当兄弟,臣可将他当至交呢。听说他回来了,特地带了珍藏以久的好酒来招待他。为了这事,臣还和内人吵了一架呢。”

“哪个内人?”

“当然是我家那谢夫人,小环才不会和我吵呢,她乖得很。”

“且!”孙策忍不住啐了一口。吕小环乖?

“谢夫人舍不得酒?”孙翊恼了。“那我给她准备的礼物不给了。”

“叔弼,你别听他胡扯。伯阳,谢夫人温静娴淑,谁不知道?况且她经营着酒肆,酒窖里的各地美酒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会因为一瓮酒与你吵架?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王圣明。”袁耀面不改色,笑嘻嘻地说道:“大王说得没错,她不差钱。”

“求官?”孙策脸上的笑容还在,眼中的笑容却淡了几分。“为你还是为她父亲?”

袁耀一摊手。“臣求什么官?臣就是一根藤蔓,依附大王而生的藤蔓,有大王这擎天大树靠着,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前程。大王往上长一尺,臣跟着长一尺,大王长一丈,臣跟着长一丈……”

孙策原本有些不快,被袁耀这一胡扯,倒是有点绷不住。他知道谢煚等得有点心急了。他随杨修回来之后一直赋闲,开始还挺开心,辛苦了几年,总算可以与家人团聚,过几天安生日子。时间久了,难免有些心焦。他要做事也不难,但他自然不想再做普通的事务官,要做点清要官。

读书人嘛,这习气很难改。

孙策想了想,虽说杨修不至于他要找尚书令的事说出去,可是尚书令空缺了那么久,谢煚不可能不知道,瞄上了这个职务也很正常。他原本钟意祢衡,可是看祢衡这两天的表现,这人太放肆,的确不适合做尚书令,还是谢煚更适合些。

但他也不能让谢煚这么轻易的如愿,要不然以后谁想做什么官都来要,这还怎么搞?

“伯阳,正好有件事想问你,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封在什么地方?”

“没想过。随便封在什么地方,反正臣只想跟在大王身边,做个富贵闲人。”

“那可不行。”孙策笑了起来。“要不这样吧,让谢煚走一遭,看看哪儿适合你建国。他不是想做官吧?你有了封国,他就是外戚,想做什么官,还不是你说了算?”

袁耀却心生寒意。“大王,你不会……将臣封到万里之外、蛮荒之地吧?”

“怎么会。”孙策笑道,伸手一指东南方向。“最多九千里。”

袁耀绝倒。

贤内助

虽然还没确定,将来定都洛阳已成共识。

会稽到洛阳三千八百里,新发现的夷洲离会稽不到三千里,离洛阳最多七千里。九千里在夷洲之外,绝对是汪洋大海。

万一孙策是以建业为来计算,那九千里就不知道是哪个鬼地方了。袁耀不敢再纠缠,生怕孙策一怒,真的将他封到海外去。辞别了孙策,他越想越不安,转身去找姊姊袁权商量。

袁耀跑了,孙翊也有些忐忑。“王兄,你不会是说真的吧?”

“什么真的?”

“将伯阳封在海外。”

孙策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叔弼,你可以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考题,想想看,怎么处理才最妥当。不要急,慢慢想。”

孙翊应了。两人来到吴太后所住的小院时,吴太后正与孙权说话,见孙策、孙翊兄弟俩走进来,孙权立刻起身施礼。孙策打量了孙权一眼,嘴角微挑。

“仲谋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日……下午。”

“没遇到路粹?”

孙权心中不安,强笑道:“遇到了。臣弟随他来行宫,本打算去拜见王兄,听说王兄事务繁忙,不敢打扰,便先来见母后,想着稍后去见大王……”

吴太后插话道:“大王,是我留仲谋用饭,说得久了些。他本是打算去的,我怕他打扰你休息。”

孙策没再说什么,上前向吴太后行礼。他让路粹去码头迎孙权,要求孙权先请见,再见吴太后,结果孙权还是先见了吴太后。究竟是为什么,他并不打算追问,但是他一定要让孙权知道,他很不高兴。

吴太后也看出了孙策的不悦,不敢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便拉着孙翊问起了近况。孙策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孙权犹豫了片刻,走到孙策面前,撩起衣摆下跪。孙策也不阻拦,看着他跪在面前,一言不发。

孙权双手交叠,以额抵地。“臣权,拜见大王。”

孙权的声音很大,正在说话的吴太后和孙翊听了,都闭上了嘴巴,眼神复杂地看着孙策。

孙策双手抚膝,打量着跪在面前的孙权,沉吟片刻,不紧不慢地说道:“仲谋,自家兄弟,又是在母后面前,行此大礼,你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