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947节(1 / 4)

加入书签

钟繇和荀彧互相看看,异口同声的问道:“这是大王的意思吗?”

“大王没说,是我猜的。”郭嘉看着两岸繁华的夜景,眯起了眼睛,咧嘴一笑。“这文章不好做,弄不好又要吐几口老血。”

“奉孝!”荀彧沉声低喝,眼神严厉。许劭是汝颍耆贤,比郭嘉大二十岁,在与吴王的争斗中落魄至此,郭嘉不宜再落井下石,传出去有碍清誉。

虽然郭嘉一向不怎么在乎这一点。

郭嘉没有再说什么。他该说的已经说了。许劭归来,荀彧肯定要去迎接,钟繇也会出席接风,他们会将这句话带给许劭。尤其是钟繇,他功业心强,这次零陵大捷与他无关,他这个御史大夫做得不安心,肯定要找机会立功。至于他本人,一向和汝颍士人保持距离,又身处机密之地,大可不见许劭,免惹麻烦。

钟繇、荀彧明白了郭嘉的意思,都觉得不好办。许劭一向自负,若是肯轻易低头,当初也不会负气出走。如今虽然穷极归来,实际上已经服输,却未必肯做这样的文章。人要脸,树要皮,逼许劭写这样的文章和杀了他有什么区别?

“可有变通之法?”钟繇低声说道,却没看任何一个人,仿佛是自言自语。

“过几日觐见,你不妨问问。”郭嘉歪了歪嘴。

钟繇抬起眼皮,瞥了郭嘉一眼,忽然笑了。“奉孝,你今天来得这么晚,恐怕不是因为不能饮酒吧?”

郭嘉也不客气。“是的。有些人,我实在不想见。整天盯着汝颍那个小圈子,勉强放大一些也不出豫州,营营苟苟,哪里还有前贤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你们还不知道,捷报传到军师处的时候,那些人兴奋得忘乎所以,却偏离了重点,一心只为李通叫好。这是为李通好吗?这是害李通。依我看,这些人都应该放出去,让他们见识见识真正的天下,不要这么自以为是,徒惹人厌。”

“这又是怎么回事?”荀彧追问道。

郭嘉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却还是把军师处收到零陵大捷时的反应说了一遍。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钟繇出任御史大夫的消息传出以后,汝颍籍的军师、参军们又有些轻狂。他不是军师祭酒,不好再出面斥责,只能把这个消息转告钟繇、荀彧,让他们提起重视,多加教训。否则的话,下一次大规模外放势在必行,而这一次,外放什么人可就不由他决定了,汝颍系在军师处的力量很可能会遭受重创。

钟繇、荀彧听完,面面相觑。

背瓜人

接连几日,钟繇在荀彧的陪同下,走访了建业城的大部分区域,也见了不少人,有汝颍人,也有其他州郡的,心头渐渐有了和郭嘉相似的感觉。

相比于其他州郡的士子,汝颍籍士人的心态最为浮躁。他们想当然的觉得汝颍系高人一等,不管是过去的大汉,还是现在的吴国,汝颍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看来,刘汉发起党锢,自毁根基,所以亡了。孙吴顺应形势,重用汝颍系,所以兴了。一亡一兴证明了不仅汝颍居天下之中,汝颍士人同样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防范、压制汝颍系绝非明智之举,长久之计。

更有人说,吴王虽是江东人,但他继承的是汝南袁氏的事业,也是从豫州起家,他就是半个豫州人。所以,江东人享受到的好处,豫州人都应该有份。

钟繇为此忧心忡忡。他仿佛又看到了党人横议的影子,如果不加以遏制,接下来必然是又一次党锢,郭嘉的预言将不幸成真。

钟繇和荀彧商量了几次。荀彧提出一个建议:与其被动清洗,不如主动行事。钟繇新官上任,御史大夫负责的就是监察,可以来一次全面清查,将那些不称职的官员淘汰掉一批,再打击一批沉滓泛起的地方豪族,深化新政的推行。

这么做自然不是针对汝颍系,但被清查的人里面肯定有大量汝颍系,尤其是那些认不清形势的,可以起到自我清洁的作用。钟繇是汝颍系的代表,他这么做可以代表汝颍系的态度,获得吴王的谅解,让吴王相信汝颍系能够顺应形势,有所改变,不会成为新朝的溃痈。

荀彧说,这也许就是吴王选择你担任御史大夫的用意所在。

钟繇反复思量后,接受了荀彧的建议,并商量出一个大致的方案,在觐见之前,主动呈送入宫。

孙策很快就接见了钟繇。

孙策很隆重,亲自到宫门口迎接钟繇。钟繇进宫时,看见孙策从殿中走来,还以为孙策有事要出宫,正自犹豫,孙策张开双臂,朗声笑道:“大吴的御史大夫来了,请进,请进。”

一旁当值的郎中也很意外,有些手足无措。在他们印象中,大臣进宫觐见,孙策是从来没有到宫门口迎接的,最多在殿门口迎一迎。他给钟繇这么高的待遇,汝颍系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用不了多久,这个消息就会传遍整个建业城,汝颍系不知道又要张扬成什么样子。

钟繇也很吃惊,不过他的心思和郎中们不同。孙策对他越是礼遇,要求也就越高,他如果不好好整治汝颍系,辜负了孙策的期望,今天的礼遇都会变成惩罚。

钟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