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870节(1 / 4)

加入书签

“任事不易,知易行难。”

“嗯,具体说说。”

孙权僵了一会,眼神游移。孙策也不着急,静静地等着。交州的事,他一直不太清楚,孙坚究竟是怎么中伏的,军报里也说得很含糊,似乎有所隐瞒,他总觉得这事不简单。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还不肯如实汇报,在孙坚重伤不醒的情况下,别人应该没这胆量,孙权这个当事人的嫌疑最大。

如今孙权回来了,他当然要问个清楚。

见孙权迟迟不开口,孙策心情越发不好,看来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以至于孙权有顾虑,不敢开口。他吁了一口气,忍了又忍。“看来你还没想好,那就再想想吧,反正有的是时间。先说别的事,你这次回来,有什么打算?”

“打……算?”孙权抬起头,怯怯地看着孙策。

“嗯,你是打算继续统兵,还是从政,又或者想干点别的?”

“我……还能统兵?”

“当然可以。你刚才也遇到仲异了,应该知道有多少孙家子弟在营里,吴家、徐家也不少。他们能,你自然也能。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从军,你只能和他们一样,一步步来,从侍从做起。将来能走到哪一步,要看你自己的能力。”

孙权刚刚亮起来的眼神迅速黯淡下去。“若是从政呢?”

“县长起步,以后能有什么成就,也看你自己。”

孙权眼珠转了转,舔了舔嘴唇。“王兄,这次去交州,我犯了不少错,不仅连累了阿翁,还让王兄蒙羞,每一思及,惭愧欲死。本无面目再见王兄,却不忍阿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也不想背负这耻辱一辈子,臣弟……臣弟想效孟明视故事,戴罪立功。”

“嗯,知耻近乎勇,能这样想,也未尝不可。”

“蒙王兄不弃,愿意收留臣弟于帐侧,早晚得以请益,感激不尽。可臣弟是有罪之人,不配如此优待,愿荷戟执戈,为一卒伍,进为先登,退为后拒,以血雪耻。”

孙策眉心微蹙。孙权痴心不改,还想冲锋陷阵,甚至连侍从都不肯做,要统兵临阵。做卒伍当然是客套话,以退为进的小伎俩罢了。做普通一卒可没那么容易,也许等不到他积功升迁就阵亡了。他死了无所谓,他的名声就难听了,别人不会知道内情,还以为是他逼着亲弟弟送死呢。

“你和阿母说过吗?”

孙权抬起头,直视孙策。“还没有。若是王兄肯允,我想阿母也不会反对的。”

孙策暗自冷笑。孙权要他先答应,再去请示阿母。他真要答应了,到了阿母面前,就成了他的要求了。不过这样的小聪明没什么意义。他轻叩案几,沉吟良久。

“你征战多年,多少有些经验,做普通士卒太可惜了。这样吧,你先去中军,按照新兵入伍的程序应募,看看你能做什么,然后我们一起和阿母商量,如何?”

孙权眉梢轻挑,露出一丝得意。“就依王兄。”

怒从心头起

孙策叫进孙瑜,命他领孙权去中军应募,交待负责考核的人按正常程序来,既不要敷衍,也不要刻意刁难。不过他心里清楚,这些都是表面文章,就算再讨厌孙权,也没人敢真对孙权下重手。况且孙权也并非庸才,统领十万大军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屡战屡败,做一个校尉、都尉,独领一营,还是绰绰有余的。这大概也是孙权不肯做侍从,而是要像一个普通人应募的底气所在。

孙权的盘算是对的,但这也暴露了他的问题:急于求成,好胜心切。但凡有这样的心思,除非能力超强,或者运气爆棚,否则都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名将如猛兽,平时都是不显山不显水,出手时雷霆万钧,一击毙命,只有没见识的柴犬才会没事乱吠,看似吓人,其实战斗力就是渣。

这样的狗连做军犬都不够资格,只能看家护院。

孙策知道孙权要有一段时间才回来,便将案上的公文收拾了一下,准备上山去见吴太后。孙权反省了这么久,却还是一句真心话也不说,这件事必须让阿母知道,免得引起误会。

家务事就是烦,换作外人,哪来这么多事,以军法处置就是了。孙策一边叹息着,一边出了大营。

孙权随孙瑜出了中军大营,向校场走去。校场在湖边的一块空地上,离着几百步远,便听到前面的马蹄声、叫好声,孙瑜忽然兴奋起来,催孙权快走,说今天并不是新兵应募的日子,这么热闹,必然是有人比武。

两人加快了脚步,转过一壁崖壁,看到前面校场上围了一群人。越过人群,隐约可以看到两个骑士的身影,正在持矛冲杀。孙瑜更加欢喜,正准备让孙权快一点,旁边忽然有人叫他,转头一看,却是几个木学堂的匠师。孙瑜见状,便让孙权先过去看一会儿,他马上就来。

孙权也对比武感兴趣,没理孙瑜,加快脚步,赶到校场。校场围了一大群人,水泄不通,正大声叫好,孙权一时竟挤不进去,偏偏前面又挤了几个身材高大的士卒,挡得严严实实,转头一看,旁边停着有一辆马车,便跳上车,果然看得真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