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860节(2 / 4)

加入书签

张绣安排一门亲事了。成了亲,有了家庭,男人会更成熟、稳重一些。这是他本人的切身体会。

“大人,袁尚来了。”一个侍从快步走到蒋干面前,急声说道。

“谁?”

“袁尚,魏王的三弟。”

蒋干当然知道袁尚是谁,但他没想到袁尚会来找他。一来袁尚太年轻,还没有到任事的地步;二是站在袁尚背后的是兖州人,不肯向孙策投降,逃到冀州的兖州世家。这些人是最反对议和的,作为他们的代表,袁尚自然也和他没什么可谈的。他到邺城这么久,除了在公众场合,私下里就没见过面。

袁尚突然登门,实在异常。

蒋干稍微想了想,命人引袁尚进来,又让张绣安排警戒。张绣应了,转身去安排人手,不仅要确保驿馆内的安全,还要安排人去驿馆外打探情况,看看最近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异常的事。蒋干到邺城,军师处安排在邺城的细作会配合他行动,有异常情况,自然会第一时间通报他。

袁尚进了驿馆,与蒋干见礼。蒋干引他登堂,寒喧了几句,袁尚便笑着挑明来意。

“冒昧来访,是想和典客说说兖州人的事。”

“哦?”蒋干不动声色。侍者奉上酒食,蒋干举起酒杯,示意了一下,笑道:“陈留甘醪,兖州名酒,希望足下能喜欢。”

袁尚端起酒杯,浅浅的抿了一口。陈留甘醪是兖州名酒,不少流寓兖州的人都念念不忘,但主政陈留的张氏兄弟一向与孙策交好,与冀州走得比较远,陈留甘醪对冀州禁运,只有一些私售,价格极高,一般人都消费不起。那些兖州世家也只是在举行特殊宴会时才会通过各种渠道买一些。

蒋干特地请他喝陈留甘醪,自然是一种心理攻势。

“董昭虽降,朱灵犹占据东郡,兖州世家的反击此起彼伏。就算江东兵悍勇,要想彻底平定兖州,恐怕也需要一段时间。”

蒋干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还是没发表任何意见,当然这也可以看作对袁尚威胁的不屑一顾。

“当然,吴王善战,天下无敌,平定兖州并非难事,也许半年,也许一年,总之不会太长。”袁尚轻轻放下酒杯,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这一年半年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至少会有数千人死于战事,万一发生意外,还有可能更多。”

“作战嘛,难免死人。”蒋干淡淡地说道:“有些人,不见黄河心不死。有些人,见了黄河心也不死,只好让他看着棺材落泪了。”

袁尚脸色一僵,笑容有些不自然。“上天有好生之德,中平以来,兖州被黄巾荼毒,户口十不余一,经不起折腾了,能少些伤亡总是好的,典客以为然否?”

“这是自然。不知足下有何高见?”

袁尚抬起头,打量着蒋干,似乎有些犹豫。蒋干也不催他,慢慢地品着酒,等着袁尚开口。袁沿纠结了一会,向蒋干挪了挪,低声说道:“若我能说服兖州世家,向吴王称臣,并劝刘正礼罢兵休战,吴王将如何报我?”

蒋干眼皮一挑,似笑非笑。“足下希望吴王如何回报你?”

袁尚盯着蒋干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存魏,我为魏王。”

蒋干眨眨眼睛,沉吟良久。“这件事……非我能定,我要请示吴王。”

袁尚的嘴角抽了一下,一丝笑意未展即收。

不平

蒋干与袁尚详谈了一番,送袁尚出门。

张绣很快送来了细作的消息:今天上午,袁尚随袁谭、袁熙出城祭扫,兄弟三人曾有短暂交谈,后来袁熙、袁尚又有过一番详谈,具体谈什么,没人知道。回城之后,来都亭见蒋干之前,袁尚又去见过袁谭,袁熙没有随从。

目前的消息就这些,负责监视的细作也觉得有问题,正在加派人手,争取能弄清楚袁氏兄弟三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

情报有限,蒋干也猜不出袁尚的真伪。在邺城数月,他知道袁氏三兄弟貌合神离,袁谭心灰意冷,欲战无力,欲降不能,进退两难,已生归隐之意。袁熙、袁尚都不甘心,袁熙想拉拢冀州世家,袁尚背后则站着青州和兖州逃难来的世家,各有千秋,但又都没有明显的优势。

袁尚想做魏王,倒也不能说全是谎言。袁绍去世的时候,袁尚已经十余岁,知道袁绍曾有意以他为继承人。更何况他的生母刘夫人还活着,一定会不断地提醒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野心的种子也是很正常的事。在青州、兖州世家的蛊惑下,以为自己可以和孙策谈判,左右逢源,在所难免。

可惜这只是他以为。

作为谈判的代表,蒋干很清楚吴王的底线,保留魏国有可能,但向冀州、兖州世家让步,这是不可能的。抑兼并是新政的基础,吴王是不可能让步的。如果可以让步,谈判又何至于僵持到现在?

年轻,再加上没有真正的谋士出谋划策,只有他那个看似聪明的母亲刘夫人和一群不甘心放弃既有利益的世家从中蛊惑,袁尚以为自己有资格下场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