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858节(1 / 4)

加入书签

孙皎连忙推辞,孙策说道:“叔朗,你也别客气,收下吧。蔡君这次发了大财,一枚扳指算不了什么,以后还他人情便是了。正好你最近习射,的确也需要一枚好扳指。”

孙皎无奈,只好收下,再次谢过,躬身退下。蔡瑁摸着自己的脸,有些疑惑。“我的模样变化大么?他居然没认出我来。”

“模样变化倒不大,主要是气质变化比较大。”孙策忍着笑,一本正经地说道。

……

送走了蔡瑁,孙策让人重新收拾了一下,摊开了刘晔拟定的作战报告,只看了一眼,便赞了一声。刘晔的书法很漂亮,飘逸而不失端庄,隶意少,楷意浓,兼有行书之动感。

黄月英凑了过来,看了一眼,也赞了一声。“这是刘晔的书法,还真是书如其人,才气外露?”

孙策有些诧异。才气外露可不是什么好的评价。

“大王还不知道?”黄月英放下茶杯,也有些意外。“这刘晔的风评可不好,有人说他恃才傲物,有人说他名不符实,还有人说他是凭鲁子敬的交情,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孙策放下作战报告,转头打量着黄月英,沉吟了片刻。“你怎么看?”

黄月英抿嘴而笑,眨眨眼睛。“妾信大王。大王既然愿意用他,说明他的确有才华。只不过此人并非纯臣,大王还是有所准备的好。”

孙策点点头,刘晔的确不是那种通俗意义上的谋士。此人文武双全,心气也高,与同僚的关系不好,自身性格也有缺陷,容易受人诋毁。不过要说他有什么品行上的缺陷,倒也不至于,还是树大招风、名高遭忌的可能性更大些。

“你先休息吧,我看完这份作战计划。”

“没事,妾陪陪大王。再过几个月,大王又要出征,妾又有好几个月见不着大王呢。”

孙策诧异地看着黄月英。黄月英一向大大咧咧的,又忙于公事,很少露出这种儿女情长。怀孕之后,她公事减少,人也渐渐松驰下来,多了几分知性和柔情。

黄月英被孙策看得不好意思,低了头,把玩着手中的茶杯。孙策也没多说什么,收回目光,专注于刘晔拟定的作战计划。不管别人怎么说,这份作战计划是孙皎看着刘晔完成的,可以证明刘晔的个人能力。军师处竞争激烈,派系也复杂,刘晔能不能站稳脚跟,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辱,还影响到江淮系能否自成一派,影响到军师处的力量平衡,不能掉以轻心。之所以让孙皎配合刘晔,不仅是因为孙皎善于接人待物,也是希望孙皎的宗室身份能为刘晔分担一些压力。

孙策只看了一半,心中便已大定。仅凭这份作战计划,刘晔便证明了他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作战参谋之一,在军师处站稳脚跟轻而易举。

露锋芒

刘晔站在军师处的同僚面前,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是天子言听计从的心腹,掌管着秘书台,手下有数十员吏,大多出身世族,其中不凡裴潜那样的俊杰,如今却要面对一群普通士子,讲解自己的作战计划,接受质询。

兵者,诡道也,如何能公开讨论?只怕这计划还没实施,消息就传到袁谭、刘备的耳中了。

他不赞同这种做法,但他改变不了孙策的态度。作为降臣和曾经的失败者,他还没有足够的影响力。门外响起杂乱的脚步声,间杂着甲叶、兵器的碰撞声,一群身着甲胄的将领走了进来,从服饰、徽章来看,都是中军的骨干,其中有不少是孙氏、吴氏、徐氏子弟,还有郭武、刘虎等侍从骑士。

刘晔和当值的军师张承正自疑惑,孙皎又领着陆绩、甄像,吴祺等少年侍从走了进来,在一旁落座。孙皎拱手环顾四周,宣布了吴王的命令,除了几个当值走不开的人之外,所有的侍从骑士和少年侍从都要和中军骨干将领一起,参加这次质询会。

说完,孙皎给刘晔使了个眼色。

刘晔苦笑。他明白孙皎的意思,孙策让这么多人来听他宣讲,自然是对他的计划表示认可,让这些人都来涨涨见识,同时避免军师处的人因为私心而有失偏颇。对他个人而言,这当然是好消息,可是对整个战事来说,泄密的风险成倍放大,绝非明智之举。

刘晔几乎想到隔壁请示孙策收回成命,但他反复权衡了一番后,还是忍住了。

等众人坐定,张承宣布会议开始,首先确定了参加这次质询的人员——他在军师处时间很长,对相关人员很熟悉,借机向刘晔大概介绍了一下——随即又宣布这次质询的范围,主要是战略、战术方面的可行性,并不涉及到具体参战人员的安排,更不涉及具体的战术。

刘晔松了一口气。不涉及到具体的战术,泄密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

张承说完后,便向众人介绍刘晔的身份。他介绍得很简单,只说了刘晔的籍贯、年龄和入职经过,并没有提及刘晔曾是关中朝廷秘书令的经历。虽然在座的人都清楚,但没有说在明面上,刘晔心里也避免了一些尴尬。这么听起来,他和一个新入职的军师也没什么区别。

刘晔的心情轻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