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802节(1 / 5)

加入书签

“郭祭酒说,人有所欲,必是破绽。有的人想立功,有的人想发财,有的人想留名,从用计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破绽。针对破绽用计,可以以轻驭重。想立功者诱之以功业,想发财者诱之以厚利,想留名者则诱之以大名。”孟建挑挑眉,笑道:“都督的破绽是什么?”

太史慈哈哈大笑。“郭祭酒高明,原来我早入其彀中。”

“祭酒的确高明,但他又何尝不是被大王设计,甘心为大王效力?所以说,最高明还是大王。与天下人同欲,不需要再用其他手段,即可得天下人死力,这才是真正的以轻驭重,四两拨千斤。”

太史慈转身看看骑士们。“公威言之有理。《士论》一出,我们这些武夫都是大王的追随者,何须巧言饶舌。”他一声轻叹,心中感慨无限。“凭士之三重境一论,大王即可与圣人比肩,开一代风气。”

……

刘备痛得冷汗淋漓,气得眦睚欲裂。

公孙续虽然没能斩杀他,却将他的中军切下了一大截,至少有两千多骑士被截住。这些骑士位于后部,要等前面的同伴加速完毕,拉开距离,才能起步加速,骤然遇袭,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加速,被动的面对冲杀过来的甲骑,他们毫无还手之力,能活下来的最多一两成。

没有速度,骑兵连步卒都不如。步卒还可以结阵,互相掩护,坐在马背上的骑兵却只能独自面对连续不断的冲击,要想幸存,除非运气好到极致。

骑士的伤亡固然让他心痛,但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打败他的居然是公孙续。十年前,他刚刚追随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续还是个少年,曾向他请教双手剑法,没想到十年之后,这个曾经的少年却带着甲骑杀得他狼狈不堪,颜面无存。

是我老了吗?

刘备一边看着公孙续率领骑士践踏自己的阵地,一面下令减速转向,奔驰的骑兵要掉头并非易事,至少要奔出百步才有可能完成阵型的转变,到了那个时候,公孙续已经完成了第一波冲击,或是转身再战,或是直接离开战场。能不能追上公孙续,他并没有把握。

骑兵作战,生死胜负皆在一瞬之间,高手与庸手的区别就在能不能把握这一瞬间,克敌制胜。很显然,他这次没能把握住机会,被公孙续这小子打了个措手不及。

如果赵云在,绝不会出现这种失误。

刘备一边后悔,一边转向,同时击鼓提醒右军的张飞,让他提防公孙续的奔袭。虽说右军离得最远,准备的时间最多,但凡事有备无患,左军和中军已经受到重创,右军千万不能再出问题。

奔驰中,刘备与牵招相遇,两人相隔数十步。刘备放低了盾牌,挡住了中箭的腹部。虽然他现在一动就疼得钻心,却不想让牵招看见他的伤势,乱了军心。

两人打了个招呼,变换阵型,牵招率部急转,展开对公孙续的第一波追击,刘备则放缓速度,等待时机,同时防备有其他的骑兵出现。既然太史慈安排了骑兵在此伏击,就不可能只有公孙续这几千人。如果没有人掠阵,牵招在追击公孙续的时候很可能会被人咬住尾巴。

牵招刚刚完成变阵,追向公孙续,东北方向又出现了骑兵,有斥候狂奔而来,向刘备汇报,公孙范即将到达战场,大约有五千余骑。

没等刘备反应过来,右军也传来消息,发现骑兵,数量不明。

听着此起彼伏的报警鼓声,刘备一阵阵冷汗,心头涌起一股无名之火。关羽这个前锋是怎么做的?居然漏过了这么多伏兵,一点提醒也没有。

出现在右翼的是阎柔,面对张飞,他明智的选择了游击,而不是与张飞正面交锋。他随关羽、太史慈一起出征涿郡时,曾经与张飞交过手,知道自己不是张飞的对手。他率领骑兵,与张飞错开了几个身位,然后用手弩问候了张飞,擦肩而过。

张飞虽有丈八蛇矛,接连杀死数名靠得太近的骑士,却鞭长莫及,对阎柔无奈可何,反被射了几箭,亏得他身上的甲胄坚实,这才没有受伤。

张飞很骁勇,但他的部下却不及阎柔的部下精练,甲胄装备也不如阎柔的部下精良,不断有人中箭落马。等两军分离,各自转向时,张飞身后的阵型已经稀疏了不少,而且和刘备的中军离得更远,连战鼓声都听不太清楚。正当他犹豫是追击阎柔还是去增援刘备时,阎柔转了个圈,又杀了过来。

在孟建的计划中,阎柔的任务就是缠住张飞。牵招也是一名优秀的骑将,但他和张飞比,个人武艺略逊一筹,缠住张飞,就是折断了刘备一臂,而且是最强的右臂,对整个计划的完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阎柔挑选的骑士以精于骑射为主,坚定的执行计划,远距离驰射,不与张飞近距离接触。

张飞无可奈何,只得返身迎战。

得到右翼出现伏兵,刘备知道大事不妙,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伏招,再战下去,损失会更大。他立刻下令向边塞方向撤退。这一战损失太大,不仅是将士伤亡惨重,辎重也要毁了,只有回到塞内,才能得到粮草补充。

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