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92节(2 / 4)

加入书签

满宠看了半晌,无奈的答应了。满宠说得对,如果能避免家产被充没,做一个月的官奴婢也能接受,相信有满宠在,不会太为难他们。这件事不是满宠能解决的,只有去求吴王。现在朱桓接受了冤句投降,吕范还没接到命令,万一耽搁了,吕范围城,大杀四方,说什么都晚了。

“那就拜托伯宁。”

“应该的。”

满宠眼中的笑意更浓。凉茂心中疑惑,却不好问。满宠立即为他办理了路传,解决凉茂沿途的食宿问题,还可以调用船马,尽快赶往建业。事关重大,凉茂也不迟疑,立刻出发。

……

朱桓担心吕范有怨言,不肯接受命令,派陆议亲自去传令。

陆议不久前还是吕范的副手,他在浚仪的战功也要分一部分给吕范,吕范多少要给他一点面子。

换了以前,朱桓根本不会考虑这些,吕范服不服有什么关系?军令如山,他还敢抗命不成?现在不同了,他要顺利拿下兖州,需要吕范的配合,如果战事刚开始,两人就不和,甚至要到吴王面前告状,就算能告赢,也会给吴王留下能力不够的印象。

陆议接受了命令,赶到冤句,与吕范见面。不出朱桓所料,吕范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他无法指责朱桓,却将矛头对准了满宠,认为满宠是兖州人,对州人网开一面,违背了吴王的初衷。

陆议笑而不语。吕范盯着他看了半晌,有些不高兴。“怎么,我说错了?”

“岂敢。”陆议谦虚地拱拱手。“我只是想起一件事,忽然有所领悟。”

“什么事?”

“当初公孙瓒与刘虞政见不合,以致于互相攻击,刘虞率部围攻公孙瓒,却被公孙瓒反杀。这件事传到大王耳中时,大王曾有过一句断言。”

“哦?”事涉孙策,吕范不敢大意,收起满心的不忿,凝神倾听。

“大王说,对付草原上的蛮夷,单纯的施恩或者示威都是不够的,必须恩威并施,刘虞施恩,公孙瓒示威,两人同舟共济,才能有所成效。这两人一个离不开一个,却互相攻击,真是自掘坟墓。刘虞死了,公孙瓒也活不久。当时我们都不太信。后来朝廷又派去了手段更加高明的张则,公孙瓒也活得不错,我们都把这件事忘了。直到刘和与公孙瓒同归于尽,幽州也落入刘备之手,我们想起大王当时的判断,这才明白大王的高明,于人于事,皆能一言中的,直指要害。吕督,你觉得大王看人准不准?”

吕范尴尬地笑了两声,连忙表示赞同。满宠统兵为前锋是孙策的安排,他质疑满宠就是质疑孙策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告到孙策面前,对他没有好处。况且陆议也说得清楚,用满宠就是施恩,让兖州人看到一点希望,不要负隅顽抗。其实区别也不大,该做的都做了,只是少杀了几个家族的家主而已。相比之下,他如果执意攻城,为了多杀几个人,却要付出更多士卒的性命,就和公孙瓒攻杀刘虞一样,是极不明智的举动。

“伯言,你能在大王身边见习多年,实在令人羡慕。努力,不要辜负了大王多年的栽培!”

……

吕范随即派参军濮阳逸与张讷接洽,传达了投降的相关条件。得知凉茂已经赶往建业,张讷和城中大族松了一口气,平静地接受了。虽然做官奴婢很残忍,毕竟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机会,万一凉茂能求得孙策的允许,能像对待豫州世家那样,恢复他们的正常身份,发还一些家产,总比现在就被吕范杀了好。

因为张讷同时向朱桓请降,冤句就不算吕范的战功,吕范也就没有战利品可言,所有抄没的财物都要由朱桓调配。不过陆议和朱桓事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做出了一些让步,承认吕范也有逼降的功劳,分了一部分战利品给他。

无功受禄,吕范有点不好意思,随即接受了朱桓的命令,率部赶往定陶。

朱桓事先接到陆议的回复,也很满意,调整大营,将正对定陶南门的位置让给吕范,以便载有抛石机的楼船能顺利进驻阵地,自已则将大营东移,准备迎战从昌邑方面来的援军,进攻定陶的任务交给吕范、满宠,他不参与争功,一心一意为吕范、满宠提供掩护。

顺利的拿下兖州就是他最大的战功,董昭才是他的对手,李进已经不配和他交战了。一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朱桓的自尊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一种境界升华之后,俯视对手的感觉。

两天后,吕范到达定陶,面对朱桓的安排,他非常满意,第一时间赶到中军大帐,向朱桓当面汇报攻取济阳的过程。攻一个小小的济阳用了五六天,如果不解释一下,难免有贻误战机的嫌疑,万一传到孙策耳朵里,这事就解释不清了。

朱桓接受了吕范的解释,但他也婉转的提醒吕范,济阳、冤句都是县城,得失无关紧要,也起不到真正的练兵效果,定陶才是更好的对手。拿下定陶,兖州就没有什么城池能拦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全取兖州只是时间问题。

吕范讪讪地应了。

朱桓随即聚将议事。他首先与张奋商量,能否再造几架巨型抛石机。张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