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72节(1 / 4)

加入书签

牵招、赵云拱手应诺。他们都是谨慎的人,刘备对他们比较放心,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将重点放在解说豫州地形上。他当年作为豫州刺史府的兵曹从事,在豫州境内执行公务,对豫州的地理并不陌生,一一说给牵招、赵云听,并绘制了草图,让他们随身带着,随时参考。

安排完战事,刘备装出一副随意闲聊的样子,说道:“子经,你觉得此战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牵招稍作思综,不紧不慢地说道:“最好的结果,袁冀州占领淮水以北,天子取南阳,隔汉水与孙策对峙,天下三分。”

“最坏的结果呢?”

牵招咂咂嘴,苦笑。“天子退守关中,袁冀州退回河北,孙策得兖州,饮马黄河,水陆并进,南北夹击冀州。”

刘备加了一句。“那幽州也保不住了。”

牵招没有说话。这个结果没什么好猜的,太史慈已经占据了半个幽州,如果这次围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袁谭元气大伤,孙策必然会趁胜进击,先取冀州。至于幽州,能挡住太史慈的进攻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有余力支援冀州,况且就算联起手来,他们也不是孙策的对手。最大的可能是孙策在取冀州之前,先全取幽州,然后南北夹击冀州。

“所以,这次作战不仅要求胜,还要求稳。”刘备凌厉的目光扫过牵招和赵云的脸。“如果能兼得,那当然更好,万一不可兼得,那就先求稳,再求胜,千万不能折损过大,为人作刀。”

牵招和赵云相互看了一眼,躬身应喏。

安排完战事,刘备又分析了一下形势,如果战事不顺利,结果是最坏的那个,幽州就非常危险。他只有半个幽州,草原上又没什么险要地形可守,太史慈随时可能从东向西,一路扫荡,截断他的后路。要想与孙策对峙,必须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拓展地盘,准备后路。

牵招沉默不语。他听懂了刘备的意思,但他不太好说。刘备只有半个幽州,他要拓展空间,又无力与太史慈争雄,只有向西或者向南。向南是冀北,向西是并州北部的雁门、云中诸郡。匈奴人被打残了,鲜卑人最近也有些消沉,取雁门、云中并不难,可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对冀北的优势。

刘备的目标是冀州。他想趁火打劫,至少要在太行山东麓据有立足之地,以便长期和孙策对峙。就形势而言,未雨绸缪,他这么想无可厚非,可是对牵招来说,他的处境未免尴尬。

刘备没有逼着牵招做选择,他只是事先给他打个招呼,也给赵云提个醒,让他看着牵招,不要做出不惜代价、强行进攻的傻事来。赵云是名义上的幽州刺史,他有节制牵招的权力。

面对刘备凝视的目光,赵云点了点头。

身不由己

接到荀衍的报告,袁谭仰天长叹。

他清楚天子的用意,也知道自己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接受现实。好在天子还派了吕布等人助阵,又驻兵河内,牵制了鲁肃和吕范的兵力,不算是袖手旁观。有了荀衍的帮助,击败曹昂,占领兖州应该没什么问题。用一个河内换取整个兖州,这个交易还是值的。

袁谭和沮授、郭图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迅速回复荀衍,同意了天子的方案,要求荀衍立刻渡河,进入兖州,首先击破正在攻击定陶的曹昂。

收到命令后,荀衍立刻向天子汇报。天子很满意,交接了相关事务后,便设宴为荀衍壮行。席间,他正式介绍吕布给荀衍认识,要求他配合荀衍作战。在此之前,天子已经和吕布反复交待了此战的意义,包括对朝廷的意义,对吕布本人的意义。吕布战意盎然,拍着胸脯承诺,一定全力协助荀衍作战。

刘备也将赵云、牵招介绍给荀衍,尤其是赵云。此次赵云与牵招一起出战,赵云是主将,相关事务由他决定。荀衍不知道刘备的真实心思,只当是刘备担心袁谭让他们送死,所以让和袁谭没什么交情的赵云做主,免得牵招为难。虽是盟友,相互之间的提防也是避免不了的。荀衍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事争从权,现在还是以战事为主,顾不得太多。

在席间,荀衍当着天子和刘备的面,将作战计划和盘托出。他们将在延津渡河,渡河后赶往定陶。李进据定陶而反,曹昂正在进攻定陶,企图稳住兖州局面,为此不惜坐视袁谭攻克了东阿。

得知袁谭攻克东阿,刘备好奇地问起程昱。他当年任兖州刺史时,对程昱印象很深。荀衍说,他没有收到详细战报,不太清楚程昱的下落。刘备笑笑,没有再问。程昱原本深受袁谭器重,现在却为曹昂效命,死守东阿近一个月,投降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在明知曹昂不是袁谭对手的情况下还这么坚持,而且是与提携他的故主作战,究竟是曹昂的人格魅力,还是袁谭不得人心?

次日,荀衍便拔营而东。天子与刘备也没闲着,到处征集船只,做出一副强渡黄河的姿态,吸引徐盛的注意力,让他不能分兵东下。

两天后,荀衍在延津渡过黄河,直扑定陶。

董昭收到袁谭的命令,加强了对陈留、浚仪的监视,阻止陆议率兵东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