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67节(2 / 4)

加入书签

殿,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从都尉到所有当值虎士的严惩,轻者腐刑,重者族诛,以杜绝任何人的僭越之心。

虎士待遇丰厚,一个普通虎士也领着两百石的俸禄,都尉统领二百人,秩比二千石,平时的赏赐也比诸军丰厚,娶妻纳妾都有足够的能力,如果还有谁想以身试法,那就怨不得他心狠手辣了。

唉,孤家寡人也不容易啊。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孙策一边感慨着一边进了后宫。他有单独的寢宫,但他很少住,大多数时候都流连在各殿之间,倒不是贪色,而是他不喜欢一个人独居的冷清。本质上,他还是不愿意做一个孤家寡人,他更享受家的温暖。

今天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孙策信步来到一座殿门前,守在门前的羽林内卫上前行礼,看到她们肩头徽章上的一串稻穗,孙策才意识到自己来到了袁权的稻香殿。正疑惑间,袁权带着两个侍女从里面迎了出来,笑盈盈地躬身施礼。

“大王是闻着香来的么?”

孙策吸了吸鼻子,这才发现殿中有食物的暖香,虽然不是很浓,却更加诱人。他笑了。“是啊,你又创了什么新菜,满殿飘香,我特地赶来尝鲜。”

“不是新菜,是点心。”袁权引孙策入殿,又道:“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桥英才是真正的功臣,我不过是从旁襄助罢了。”

“大桥也在?”

“不仅大桥在,小桥也在,这姊妹俩虽然性格迥异,却是形影不离,将来入了宫怕是也要住在一起的。”袁权笑着,引着孙策来到东厨。稻香殿里有最好的厨房,规模虽然不如尚食监的大,精致却有过之。孙策也不是远庖厨的君子,闲来最喜欢在厨房里看袁权张罗吃食,看着那烟火气,他特别放松。

大桥、小桥正在门口迎接,手上还有面粉。小桥的鼻尖、额头也有,衬着微红的脸庞,看起来很是可爱。孙策笑笑,伸手在小桥鼻头上刮了一下。

“是不是偷吃了?”

“才没有,面粉怎么吃?”小桥皱皱鼻子,不服气的说道:“大王才会偷吃,我们本来准备做好了再去请你,没想到你闻着香就来了。”

孙策挑挑眉。“我闻的不是菜香。”

小桥扭捏起来,期期艾艾的顾左右而言他。“我们……今天可没抹粉,身上只有面粉。”她为了吸引孙策的注意力,一向敢出奇招,上次新得胡粉,迫不及待的用上了,结果用得太多,香气浓得刺鼻,一时传为笑谈,黄月英调侃她是香夫人,天生体香浓郁。

孙策大笑,心情莫名的轻松了一些,只是不尽释然。袁权在一旁看得清楚,对小桥说道:“你将这点心的妙处说起大王听听,也让大王知道你一片苦心,并非只是口腹之欲。”

“喏。”小桥应了一声,将孙策拉到案前,指着案上的食材介绍起来。案上有和好的面,有调好的馅料,还有一些已经包好的点心,孙策扫了一眼就知道她们在做什么,却没说破。大桥、小桥费了这么多心思准备,他如果一口道破,实在太煞风景,也会打击她们的积极性。

“大王,此物名为馒首,外用面团,纳以菜、肉,上火蒸熟,再晒干,可以长期保存。食时可以水煮,也在放在粥锅里,不方便时也可以干吃。既能裹腹,又能补充油盐,一举多得。如果用作行军干粮,肯定比现在的牛肉饼好。牛肉饼虽然能熬饥,但牛肉易脱落,而且暴露于外,易被虫鼠咬食,引染疾病……”

看着小桥眉飞色舞的介绍着新创的馒首,孙策很欣慰。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他在江南推广宿麦,种植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何食用这些宿麦,让江南人也喜欢这种原属北方的食物,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小桥发明馒首,并且考虑以此来替代面饼,充作行军干粮,不得不说花了心思。

“这是你们俩发明的?”

“呃……”小桥眨眨眼睛,看看袁权。袁权笑道:“你们是首创,我只是提了一些建议而已。”

小桥嘻嘻笑了一声:“其实我们也不是首创,回睢阳省亲时,在家父军中看到有人做类似的食物供当值的将士充饥,我们受了启发,这才有了念头。请教了夫人后,试制了几次,才有现在的馒首。”

直觉

吃着刚出锅的馒头,孙策和大桥、小桥有一句有一句的闲聊。兖州的形势,睢阳的防务,梁相丁冲的人品,他都感兴趣。桥氏姊妹刚从睢阳回来,所见所闻不少,有些可能比斥候收集到的情报还真实。

大桥话不多,小桥却知无不言,说起来就不停,而且绘声绘色,非常生动,颇有说书的潜质。

美人、美食,孙策心里的压抑去了些。饱餐一顿后,大桥、小桥告辞出宫,孙策留宿袁权宫中。袁权沏了茶,陪孙策闲坐。

“大王在担心什么?”

“嗯?”孙策诧异地看着袁权。袁权提起茶壶,为孙策添了一点热水。“大王虽然吃得高兴,听得也开心,却没像以前一样出言附和,更没和小桥斗嘴,想必是心中有事。小桥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没能让你开怀,着实有些沮丧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