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62节(1 / 4)

加入书签

……

董访沿原路返回,走了十余里,在一个三面临河的岗地遇到了董昭。

董昭正坐在路边,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着地图。掾吏们忙忙碌碌,穿梭不停,不断有公文、消息送到董昭面前。董昭随口而答,分部如流,没有丝毫停滞。亲卫们站在四周,警惕打量着远处。大军分布各处,监视的监视,扎营的扎营,有条不紊。

董访暗自佩服。虽是兄弟,他也自认有才,却无法做到董昭这般从容。

“回来了?”董昭听到脚步声,抬头看了一眼,指指对面,示意董访坐下说话,又推了一杯水过来。董访接过水喝了一大口。奔波了半天,他的确有些渴了。

董昭双手撑着大腿,静静地看着董访,眉心微蹙。“路上耽搁了?”

“没有。”

“这么说,是满宠比我们想象的快?”

董访思索了片刻,点点头。

“快多少?”

“不知道,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列阵完毕。”

董昭摸着胡须,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让董访将满宠的阵型说给他听。董访从地上捡了一些石子,就在案上摆起来,车阵、弓弩手,后面的船队,很快就在董昭面前摆了出来。董昭听得很认真,却没怎么说话,一直等到董访说完,他才一声轻叹。

“看来满宠率万人而来,并非没有更多的兵力,而是他自信有一万人就够了。”

“以一敌三?他率领的可是郡兵。”董访冷笑一声:“再说了,三万人不够,我们还可以征调更多。”

“不,如果我们不能用三万冀州兵击败满宠,陈留郡兵是不会心服的,说不定我还要分出精力来防备他们。要击败满宠,只能用冀州兵,不能依靠别人。麻烦的是除了满宠,我们身后还有一个人,不能不防。”

“张邈?”

“不,陆议。”

原创的力量

董氏兄弟相对无言。

陆议没有战绩可言,能力如何不得而知,但他的身份不可忽视:孙策侍从。吕蒙、蒋钦在前,朱然在后,再加上去年诸葛亮在汝南推行报纸产生的影响,孙策侍从这个身份已然成了一个传奇,没人敢漠视的传奇。既然吕范敢于将浚仪交给陆议,便足以说明陆议不太可能是例外。

“兄长……”董访犹豫了一会,还是忍不住问道:“孙策是怎么做到的?他怎么……”

董昭看了董访一眼,淡淡地笑道:“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学而知之。文也好,武也罢,见得越多,经历越广,自然学识日厚。只不过以前这些学问都是私传,或父子,或师生,见识既不广,经历也不多,学问自然有限。”他喝了一口水,又道:“如果父师再留一手,那就更不足与论了。孙策有教无类,精选少年,悉心教导,再辅以大量战例,耳濡目染,自然能出人才。”

董访点点头。这是实情,也正为如此,家世和师门就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人脉交游的问题,更是能不能学到真本事的关键。孙策既是一个好老师,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多出人才也不奇怪。

“不过,这未必是好事。”董昭端着水杯,笑了一声,露出几分讥讽。

董访不解。“兄长何出此言?”

“军中辛苦,战场凶险,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的,所以向来弃武从文的多,投笔从戎的少。孙策父子并为名将,可他的兄弟中便有人不爱武艺,将来他的子嗣中有没有人能子承父业,实在是个问题。到时候这些久经沙场的宿将便成了威胁,要么一一除去,如韩信、彭越,要么功臣欺主,如周勃、陈平。”

董访笑了。“说得也是,我看那袁氏姊妹可比吕后强多了,到时候必然热闹非常。”

“如果真有那一天,你我怕是看不到。”董昭一仰头,将杯中水一饮而尽,又将杯子重重的顿在案上。

“呃……”董访挠挠头,神情尴尬。“兄长,那我们该怎么办?”

“走一步,算一步。”董昭叹了一口气。“既然四世三公的袁绍都会一败涂地,焉知孙策不会如霸王一般流星过眼?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有时候未必需要几代人,也可能是及身而止。”他仰起头,看着西边灿烂的晚霞,眼神中透出一些惋惜。“毕竟还是太年轻,不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兄长,你是说孙策可能会后力不继、土崩瓦解?”

董昭点点头。“他走得太快,树敌太多,挫折在所难免,会不会土崩瓦解……不好说。王道养德为经,霸道救急从权,这本是治道之常,他反其道而行,是迂腐还是自信,我也不清楚。可是我清楚,一旦他改弦更张,弃王道而就霸道,可能还不如一开始就行霸道,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王莽,结果如何,世人有目共睹。”董昭笑了两声,摇摇头。“女子与小人难养,他可是占全了啊。年轻,太年轻,志向高远固然是好事,好高骛远却难免要吃点苦头。”

董访深以为然,连连点头,以示赞同。“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能胜则胜,不能胜就守,拖住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