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28节(2 / 4)

加入书签

接到信,张杨气极而笑。他承认,他的实力不如鲁肃,但旋门关易守难攻,你鲁肃还能飞上来不成?就算打造攻城器械,你也需要十天半个月,有这时间,不仅驻扎在河内的荀衍能赶到,就连袁谭都能赶到,到时候你除了撤退,还能怎样?

张杨不予理会,派人渡河向荀衍求援,同时分部诸将守城,并披甲佩刀,巡城督战,以防鲁肃攻城。他非常小心,连夜里都不敢休息,点起大量火把,将城墙上下照得通明,强弓硬弩,严阵以待,别说攀城,就连靠近都难。

双方对峙了三天,张杨也紧张了三天,每天夜里连战甲都不敢解。三天下来,张杨瘦了一圈,将士们也精疲力尽。

第三天下午,见张杨没有弃城的意思,鲁肃下令撤军,一直在城外游荡的江东军士卒撤得干干净净,连个人影都没留。张杨派人出城打探,半夜时分,斥候陆续返回,确认鲁肃已经撤到四十里外的巩义县。这几天,鲁肃的主力一直驻扎在巩义,有大量的粮食、军械陆续运到。

张杨才松了一口气。他留下一些将士守城,其他人都抓紧时间休息。他相信鲁肃不会这么放弃,撤军只是虚晃一枪,很可能会强攻,甚至有可能会奔袭。他让将士们饱餐一顿,早点休息。接下来会有几天的苦战,必须让将士们恢复体力,做好准备。

不出所料,当天夜里,鲁肃率部急行四十里,在黎明时分赶到城下。他来得非常快,留给张杨反应的时间非常短,张杨收到消息,紧急下令将士登城,准备战斗。将士们三天没能好好休息,这一夜睡得特死别,突然被叫醒,顿时晕头转向,乱成一团。

还没等他们到位,城中突然火起,粮仓、马厩都被点燃了。烈焰升腾,浓烟滚滚,到处都是火,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将士和受惊的战马。

张杨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中计了,鲁肃的细作早就进了城,趁着他们最疲惫的时候制造混乱,昨天突然撤走就是一个假相,就是让他放松警惕。他不知道这些细作是什么时候进城的,也不知道这些细作是怎么进城的,但他清楚胜负已定。没有了粮食,他等不到荀衍来援。

就在张杨考虑是不是要向鲁肃投降,又该提出什么样的条件时,离得最近的一具守城弩悄悄的调整了方向,对准了张杨,短矛般的弩箭疾射而出,直扑张杨。张杨几乎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弩箭洞穿了身体,他被弩箭带得翻过城墙,脖子正好扎在城墙下的铁藜棘上,当场气绝。

紧接着,数十名甲士从不同的方向扑了过来,手起斧落,砍倒了张杨的大纛。与此同时,东西两个城门同时发生了骚乱,一群甲士突然冲出,砍倒了城门口的将士,打开了城门,放下了吊桥。城外的江东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护城河,冲进城中,夺向各个战略要点。城中本来就乱,张杨又突然阵亡,他的部下群龙无首,被这些如狼似虎的江东军杀得节节败退,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城头的时候,鲁肃登上了城楼,看着张杨血肉模糊的尸体,一声轻叹。

“本欲缚虎,奈何得鼠!佐治,可惜了你的好计。”

辛毗微微一笑。“无妨,有得有失,若是荀休若在,未必能这么顺利。”

三路并发

荀衍接到张杨的求援,没有耽搁时间,随即准备粮食,征发民夫,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赶到了五社津。

就在准备渡河的时候,他收到消息,旋门关失守,张杨全军覆没,除了在城外打探消息的斥候之外,所有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至于鲁肃是怎么攻克旋门关的,谁也不知道。进出旋门关的通道被鲁肃从两端堵死了,城里的人一个都没逃出来,具体的战斗经过也就成了迷。

荀衍大惊失色,随即放弃了渡河的计划。鲁肃既然已经拿下了旋门关,有足够的兵力增援五社津,强渡黄河已经不可能。就算他侥幸成功,他的兵力也不足以重新攻克旋门关。他立刻部署防线,固守五社津、孟津等几个重要津口,又派人通报袁谭。

但他对袁谭回师不抱任何希望。袁谭刚刚返回邺城休整,秋收后就准备对青州用兵,根本没兴趣来夺洛阳。张杨的败亡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在廓清冀州边境,确保冀州安全之前,进军河南是不现实的事。

荀衍不打算进军河南,鲁肃却有意进军河内。他不仅自己陈兵五社津,还约徐盛将水师由鸿沟入河,气势汹汹,摆出一副要大举进攻的架势。听到消息,荀衍不敢怠慢。他知道水师没有优势,无法与徐盛在河中争胜,就将重心放在防守上,沿河布阵。

一时间,河内形势紧张,人心惶惶。就连远在邺城的袁谭都有些不安,随时准备增援。

两军对峙,徐盛率部游弋于孟津、小平津、五社津之间,荀衍带着人马沿途跟踪,随时准备阻击。虽然徐盛几次试探都没得手,荀衍却有苦说不出。徐盛是攻,他是守,需要的兵力、民夫更多,消耗更大。更要命的是他的大军沿河布防,对黑山贼的防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疏漏,张燕等人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荀衍只得与司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