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681节(2 / 4)

加入书签

到鲜卑人就撤,这次西征还有什么意义,谁还把朝廷放在眼里?

天子不顾皇甫嵩和刘晔的苦谏,决定率部增援吕布。不管最后能不能救出那些百姓,至少他要试一试。他对皇甫嵩和刘晔说道,鲜卑人虽然兵力多,但他们并非都是精锐,装备也不好,我军虽然兵力略逊一筹,可是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近半骑士装备了新式甲胄,还有一些甲骑,实力并不弱,有取胜的机会,至少不可能惨败。万一鲜卑人比预想的要多,再撤也来得及。交战不利再撤,至少要比不战而走强。

皇甫嵩、刘晔无法改变天子的决定,马超则对天子的决定大加赞扬。成公英、姜叙等人也表示愿意追随天子迎战。见此情景,皇甫嵩也只得表示同意,刘晔也只能横一下条心,决定跟着天子出击。

天子随即率领中军北进,并通知韩遂率领后军做好接应的准备。

……

吕布还没撤过大河就被鲜卑人追上了。

得知数以万计的鲜卑人从四面包抄过来,吕布二话不说,扔了百姓就跑。兵力悬殊,他也没把握全身而退。况且并州军身份尴尬,备受凉州人排挤,又远离并州,兵力补充困难,万一损失大了,起不到平衡凉州军的作用,他随时可能成为天子的弃子。

当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乡党的生死只能听天由命了。吕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吕布且战且走,一日之内,与鲜卑人交战数次,凭借着他个人的勇武和略有优势的装备,他倒也没遇到太大的麻烦,安然撤过大河。

刚刚赶到高平川水汇入大河的地方,天子的诏书送至。得知天子正率精骑赶来增援,吕布又惊又喜。随即下令停止撤退,派斥候四面打探,做好迎战的准备。

次日上午,鲜卑人陆续追了上来,与吕布隔河而望。他们慑于吕布的威名,又知道正面冲击没有优势可言,并没有急于发起攻击,而是等待更多的同伴赶来,希望能形成足够的优势,包围吕布。

当吕布收到天子的消息,知道天子已经赶到三十里之外的时候,他主动发起了攻击,率部越过冰封的黄河,直冲鲜卑人的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鲜卑人也不着急,他们与吕布游斗,并不正面接战。吕布冲过来,他们就撤退,其他人则从两翼包抄。吕布撤退,他们就掉头追击,咬着不放。吕布清楚这些鲜卑人的伎俩,也不着急,耐心地与鲜卑人缠斗,将更多的鲜卑人卷入战斗,消耗他们的体力,为天子创造机会。

双方在十余里的范围内追逐,难分难解。

一个多时辰后,当鲜卑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发起最后一击的时候,斥候送来消息,汉军有援军赶到。得知汉军兵力有限,只有四五千人,鲜卑人也没当回事,分出万骑迎战,其他人继续包围吕布,准备一网打尽。

天子率部赶到,远远地看到鲜卑骑兵排着松散的阵形,呈扇面包抄过来,马蹄踢起的烟尘弥漫了天空,顺风吹了过来,心里既紧张又激动。进入凉州几个月,这是第一次见到鲜卑人,也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战斗。能不能成为中兴之主,这几年的辛苦有没有白费,终于到了检验的时刻。

天子转头看了一眼刘晔,从刘晔眼中看到了相同的光芒。事已至此,退无可退,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了。刘晔举起手中的长矛,用力晃了晃,大声吼道:“陛下,臣随陛下入阵,中兴之战,从此刻起。”

天子大笑,举起手中精致的长戟,厉声长啸。

战鼓声炸响,汉军齐声怒吼。马超率领羽林郎正面突击,成公英、姜叙率领凉州精骑从两面包抄,悍然杀入鲜卑人的阵中。

吕马争功

宴游荔惊讶地看着杀来的汉军骑士,用力揉了揉眼睛。

这些骑士是谁的部下,为什么会有如此精良的装备。特别是迎面杀来的这队人马,不仅人人有盔有甲,而且这些盔甲并非以前见过的款式,看起来就非常精神。

宴游荔抬起头,看看远处的战旗。他不认识这面战旗,猜不出是汉人的哪位将军,至少凉州这边没见过。难道汉人皇帝又派了什么厉害的将军来?

宴游荔疑惑的时候,汉军已经杀到两百步以内。鲜卑人和吕布纠缠了半天,随身携带的箭已经射得差不多了,来不及补充,只能挺起长矛,挥起战刀,短兵相接。

马超一马当先,挺矛杀入,长矛抖动,转眼间连挑两人,当者披靡,身后的羽林郎见了,士气大涨,挺矛刺杀,策马冲锋,丁丁当当的脆响不绝于耳,惨叫声此起彼伏,双方都有骑士受伤落马,有的随即被奔驰而来的战马踩中,有的缩起身体,抱着头,乞求上天的垂怜。

汉军凭借着铁甲、长矛的优势夺得先机,不断向鲜卑人的阵势深处挺进,马超冲锋在前,面前无一合之将。在他的率领下,来自三辅和凉州的羽林郎迅速适应了战场,号呼而战,勇不可当。

双方错身而过,继续向前杀进。羽林郎损失有限,借着两阵之间的空间,迅速调整阵型,以马超为锋,形成矢形阵。大部分骑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