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659节(2 / 4)

加入书签

,看了一眼对面的辽东军,吁了一口气。

“各部到位没有?”

“快了。”庞统负手站在沈友身边,淡淡地说道:“使君莫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宁可慢一点,稳一点,也不能仓促。”

沈友哈哈一笑,转身看看庞统。“士元此言正合我意,我们不缺时间。”

庞统微微一笑,莫逆于心。他和沈友都清楚这一战的意义。被人眼红的不仅仅是沈友,他也一样。作为孙策最初的军谋,他年未弱冠就独立,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军谋团,军谋处有微词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上次青州战事虽然击退了颜良,但也折了张允,批评的意见就没断过,这次又被公孙度奔袭,无法解沓氏城之围,非议声更大,即使孙策也无法完全压制,这才给他们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孙策首日亲自上阵,强行击破公孙度的第一道防线,斩首三千余级,震慑了辽东军的士气,同时也给江东军立了一个标杆。他们不仅要胜,而且要胜得让人无话可说,才能证明他们担得起肱股这个称号,而不仅仅是亲信。

山坡左侧传来战鼓声,严白虎已经到位。沈友和庞统不约而同地看向山坡右侧,在对面的一个高地上,一面战旗正在飘扬,显得有些孤独。可是看到这面战旗,沈友和庞统却同时舒了一口气,交换了一个眼神,露出会心的微笑。

“准备进攻。”沈友拔出战刀,向前一指,意气风发。

“喏。”传令兵大声应喏,用力摇动令旗,战鼓声节奏一变,变得急促起来,一曲步卒举着盾牌,冲出了阵地,向对面的山坡走去。弓弩手拉开强弓硬弩,向对面的辽东军阵地展开压制射击,为突阵的步卒提供掩护。

辽东军也开始集射,将一阵阵箭雨抛射过来,一部分反击江东军的弓弩手,一部分射向正在接近的江东军步卒。他们占有地势,又有兵力优势,射得江东军步卒抬不起头,只能依托地形,耐心地向前移动。一部分弓弩手也下了山坡,尽可能的为步卒提供掩护,但地形和人数都没有优势,能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进攻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好在战前沈友对此便有清醒的认清,要求各部不要着急,耐心一点,一点点的争夺,不要奢望是一场势如破竹的战斗。此刻这些将士进攻受阻,也没有着急,曲军侯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形势,发现一道道急促的命令,指挥着麾下袍泽一步步地向前挤。弓弩手则控制着节奏,尽可能精准射杀,节省箭矢。他们远离本阵,每人携带一百枝箭,用完就只能派人再送,非常麻烦。

双方一点点的争夺,一箭一箭的较量。慢慢的,江东军训练有素的优势显现出来,步卒抓住辽东军射击的空隙,一次次地向前挤压,建立起阵地,弓弩手随即跟进,在步卒的掩护下射击。他们使用精工制作的弓弩,射程远,精度高,命中率要比辽东军高出不少。两两对射,辽东军几乎占不到什么便宜,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只是兵力优势明显,暂时还没露出败相。

南北两侧的山坡上,严白虎、李怀率领士卒,也在一步步的向上攀登。

双方缠斗半日,沈友派出六曲士卒,成品字形向前推进,一步步吞食辽东军的阵地。江东军并不急于求胜,非常注意掩护自己,再加上甲胄精良,除了几个运气极差被对方射中要害的士卒阵亡,其他人都没遇到太大的麻烦,伤亡控制得极好,两只手数得过来。相比之下,辽东军就有些狼狈了,被射杀近百人,射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眼看着江东军快要摸到面前,已方对射又占不到任何便宜,只能被对方一点点的蚕食,辽东军守将公孙安按捺不住,下令数曲步卒冲出阵,借助坡势下冲,斩杀对方那些可恶的弓弩手。对方已经远离本阵,虽然战力较强,甲胄也精,毕竟人数少,而且远离本阵,支援有限,取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如果能杀死他们,抢了他们的甲胄和军械,也是难得的战利品。

辽东军将士早就憋得火大,听到出击的命令,迅速冲出阵中,高举战刀、长矛,顺着山坡飞奔而下,杀向不足百步的江东军士卒。

听到辽东军鼓声有变,江东军将士立刻做出了反应,以曲为单位,步卒围成半圆,相互支撑,将部分弓手护在身后,弓手们举起手,专挑那些看起来最勇猛的辽东军士卒射击,三十步以内,他们几乎百发百中,辽东军将士身上甲胄不精,无法抵挡近距离的猛射,只得举着盾牌,护住面门胸腹,只是这样一来,脚下便看不清楚,下意识的放慢了脚步,冲锋的势头被打断。

两军交锋,喊杀声混在一起。辽东军有兵力优势,将江东军四面围住,江东军凭借阵势,互相配合,力战不退。近战时弩手作用不大,也拔出战刀,协助步卒作战。

见辽东军主动出击,沈友立刻派出更多的将士增援,发起全面进攻,鼓声一阵急似一阵,数千江东军在战鼓声的激励下,从三面合围而来,喊杀声震天。一看不妙,公孙安有些慌了,不敢怠慢,立刻下令撤退,打算将士卒撤回坡顶阵地固守。

听到鸣金声,辽东军将士纷纷撤出战圈,返回阵地。

南侧的坡地上,一队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