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81节(1 / 4)

加入书签

张纮深有同感。“博则易,深则难。仲翔不愧是五世传易,既博且深,又明易变,境界非等闲可比。”

“先生谦虚了。当世若有人堪为翻之知音者,先生必是其一。”

张纮笑笑,沉吟片刻。“仲翔,如果在江东立都,你觉得在哪儿比较好?”

虞翻笑了。“阳羡。”

“阳羡?”张纮很惊讶。

虞翻从怀里掏出一幅帛书绘制的地图,铺在案上,又将油灯移了过来。张纮凑进细看,只见地图以阳羡为中心,将丹阳大半和会稽沿海诸县全部画了进去,标注出溧水、松江、浙江三条重要水系。溧水入江,松江入海,浙江则深入山越腹地。看得出来,虞翻这个在阳羡立都的计划不是说着玩的,他已经进行了周密的规划。

虞翻将在阳羡立都的计划说了一遍,基本和他对孙策说的差不多了。与吴郡相比,阳羡有土著少,拓展空间大,水陆交通方便,又有山地可以防守,以备不时之需等优点。在阳羡立都,三百里以内有数十座县城,可以形成辐射效应,不管是政令传令还是货物齐散,都有比吴县更大的优势。

张纮听完,沉吟了片刻,微微一笑。“仲翔,你这个方案得天得地,不得人。”

“请先生指点。”

“在江东立国,将来天下太平,则以阳羡为陪都,这的确是一个比较超前的决定,却符合将来的形势,可谓得天时;阳羡立都,交通、地理、人口都比较均衡,可谓得地利;可是放弃吴县,在阳羡立都,又由你这个会稽人提出,吴县人会怎么想?他们不会同意的。吴会是将军的根基,你们如果内讧,影响非常不好,可谓失人。”

“那先生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阳羡立都可行了?”

“至少值得考虑,但人……”

虞翻笑眯眯地看着张纮。“既然如此,那我不说,先生说。”

张纮愕然,盯着虞翻看了好一会,伸手指指虞翻,无奈地摇摇头。“仲翔,你太过份了。”

虞翻笑而不语。

张纮沉吟片刻,又道:“你对将军说了么?”

“说了,但将军尚未决定。”

“我觉得也是。”张纮不紧不慢的说道:“阳羡立都,看起来很完美,但格局不够大。仲翔,阳羡没有良港,不便海船停泊啊。”

向钱看

孙策留下周瑜,和他说了两件事:一是调辛毗去洛阳,担任鲁肃的军谋。一是委任他的父亲周异为吴郡太守。对前一件事,周瑜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对后一件事,他却有些犹豫。

“你担心什么?蔡家?”

周瑜点点头。“将军……”

孙策抬起手。“此地没有外人,不必这么拘礼,要不然我都不知道你说的是客套话还是心里话。”

周瑜尴尬地笑笑,一时有点窘迫。孙策笑笑。眼前的周瑜大概是离历史形象最远的一个人。这也难怪,四年前他们一起走出舒县的时候,谁会想到他今天能割据五州,坐断东南,甚至开始考虑立国的问题?周瑜虽然年方弱冠便统领一州,足以自傲,奈何身边全是英才,尤其是有虞翻这么一个奇才,他要是没有心理压力就不正常了。

与天才为伍固然是幸事,压力之大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周瑜胸怀再宽广,毕竟也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即使是几个月前,他还是风流倜傥的美周郎,荆州少女的偶像。

“伯符,蔡讽老迈昏聩,不足为虑,但蔡德珪姊弟对你还是支持的。蔡讽已经低头,这时不宜过于紧逼,以免让人寒心。蔡德珪这个吴郡太守治绩虽说不突出,却也不算太差,你这时候撤他的职不合适。”

“谁说我要撤他的职?”孙策笑道。

“那你……”

“公瑾,你没做过太守,不知道太守事务有多繁杂。太守府就是一个小朝堂,勾心斗角之激烈,比军中诸将争功还要复杂。蔡德珪的兴趣在赚钱,做太守不是他的爱好,我打算给他换一个更适合他的职务。”

“什么职务?”

孙策眨眨眼睛。“公瑾,你知道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吗?”

周瑜笑笑。“你说的是钱还是马?”

“缺钱,不过不是你理解的缺钱,而是真正的钱。”孙策挠挠头,觉得这事太好解释,转身对诸葛亮和杨仪说道:“你们来说,把我们的麻烦向公瑾解释清楚。我去更衣。”

诸葛亮和杨仪相视而笑,应了一声,向前挪了挪。孙策起身,出帐去了。庞统也站了起来,跟着孙策出帐,孙策听到脚步声,回头看了一眼,见是庞统,笑道:“士元,新婚燕尔,感觉如何?”

“新婚燕尔,感觉当然好啊。”庞统赶上孙策,笑嘻嘻地说道:“将军多放我几个月假,让我多陪陪子夫,顺便也在将军身边再历练一番。”

孙策心中一动,转头看看庞统。“怎么,在青州太苦了?还是和一群吴会人混不到一起?”

“怎么会,我们相处得很好,就是舍不得子夫。这不刚刚成亲嘛。我想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