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70节(1 / 4)

加入书签

马超听完,如梦初醒,他抬起头看着孙策,哈哈大笑。“将军,有道理,有道理,看来这白马天生是我马家的啊。”他用力地一拍脑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孙策笑容满面,心里却有些不屑。你小子嘴上说得漂亮,说什么还是我的部下,现在露原形了吧?不过没关系,你再能蹦跶,最后还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不肯做爪牙,我就让你做恶狗,放出去咬人。有你这条恶狗在凉州,我看朝廷能不能摆得平。凉州三个派系都想用战马来要挟我,我让你们三家竞争,看谁要挟谁。做生意,垄断才有暴利,你们没法形成垄断,还想占我便宜?

……

马超得了孙策的锦囊妙计,兴冲冲地走了。他将从南阳领走一千两百余套军械,但这些军械离境却不容易,要等马腾送来足额货款,还要将女儿马云禄送来与庞德成亲。

出了门,风一吹,马超有点反应过来了。想起孙策最开始说的那句话,他有些后悔。孙策已经答应让他走,只是想等杨彪来谈判,好给他开个更合理的价格,让朝廷重视他,现在他着急了,没等杨彪来就主动要求回去,朝廷估计不会太把他当回事,无形中损失了不少。

除此之外,他还有些遗憾,如果不是把妹妹许给庞德,而是许给孙策就更好了。以孙策对女子的宠信,再加上自家妹妹的武艺,以后绝对是孙策形影不离的心头肉啊。

可惜了,一时嘴快许了庞德,现在覆水难收了。

马超咂着嘴,摇着头,下船去了。孙策靠在窗前,看着马超离开,轻笑了一声。“孔明,你觉得此人如何?”

“有勇无谋,难成大事。”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道:“将军如此处理甚妙,此人易为恶,难为善,只有穷途末路的时候才有可能认清形势,有所抑制。庞德比他更有价值。”

“是啊,让他吃点苦头也好。”孙策有点可惜。马超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统领骑兵的能力的确一流。如果能用好了,将对付草原上的胡人也是一把好刀。只不过他年轻气盛,又自视甚高,不让他闯一闯,他是不肯服气的。武都、陇西也不是那么好闯的,让他去试一试,看他这几年究竟学到了什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等马超走了,你找机会和庞德聊一聊,让他安心留在这里。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能为我所用的,要多花点心思。”

“喏。”诸葛亮迟疑片刻,又道:“将军,庞德虽然忠勇,但他毕竟不算出类拔萃,论武艺未必比得上郭武,为什么不让郭武统领义从骑?”

“一个好汉三个帮,马超没有了庞德,武艺至少要减三成。我的确可以让郭武统领义从骑,可是那样的话,庞德还能安心留在这里吗?不急,先稳住,至少两三年内,我们没有和马超对阵的可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两三年之后,再看情况而定。”

“喏。”

孙策收回目光,打量着眼前越发沉稳的诸葛亮。“《论衡》读完了吗?”

“读完了,我觉得此书当得起将军的评价,王仲任不为世人所重,不是他的错,而是世人的损失。有将军这样的知音,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孙策笑笑。“孔明,你能认识到这部书的高明之处固然是好事,但我还是希望你不要迷信这部书,王仲任反对唯圣人是从,他肯定不会希望自己成为新的圣人。与赞同他的观点相比,他会更希望世人继承他敢于质疑圣人的精神。不唯书,不唯圣,不唯师,只唯道。”

化缘

孙策和诸葛亮聊了好一阵。他以前读过一点《论衡》,都是以后世的观念看,看到的更多是不足。最近为了能从蔡邕那里弄到遗篇,花了些心思,又和诸葛亮讨论了一些,角度与以前有所不同,看到的更多是其超出这个时代的价值,感觉大有不同。

《论衡》没有被当世人接受,不仅是王充本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民族的遗憾。这也许是一个必然,即使是现在,儒家已经被今古文之争搞得分崩离析的时候,虞翻等人依然不怎么接受《论衡》,足以说明儒学本身强大的保守性。越是如此,孙策越是觉得有必要加以提倡,尽快敲碎儒家的桎梏。

他多次督促诸葛亮多读此书,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诸葛亮足够聪明,又天性务实,他没有虞翻等人的成见,更容易接受这种看起来有些大逆不道的思想。务实会让他走得更远,而他走得越远,越有能力将这种作风传承下去,说不定就能改变整个时代的轨迹。

他比诸葛亮站得高,看得远,可是论具体执行能力,当然是诸葛亮更强。在这方面,能超过诸葛亮的人可能真不多,就连庞统都略逊一筹。庞统好奇谋,不太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政务,他就适合做个军师,不适合做丞相。他们都做过书佐,庞统就不如诸葛亮严谨踏实。

过了一会儿,郭嘉走了进来。诸葛亮连忙起身退到一旁,为郭嘉让座。郭嘉在孙策对面坐下,笑道:“马孟起那么开心,捡着宝了?”

孙策收起笑容。“马孟起没捡着宝,天子捡着宝了。他立吕布之女吕小环为贵人,进而用并州军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