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46节(1 / 4)

加入书签

曹昂无语,只好装没听懂。

孙策将手巾收好。“除了这件事,还有什么想说的?”

曹昂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将军可能知道,我在兖州效仿将军,建木学堂、本草堂、讲武堂。”

孙策点点头。

“将军肯定也知道,我画虎不成反类犬,诸事皆徒有其形,未见成效。”

孙策再次点头,强忍着没笑出声来。要办成一件事哪有那么容易,不是说弄几幢房子,找几个人就能成功的。要想推行新政,不仅要社会安定,还有相应的人才和资源。作为新政的样板,南阳能成功就是因为南阳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初平二年以后就没有发生大的战事,生活安定;黄承彦父女、尹端、张仲景这样的人才;南阳充足的药材、铁和其他矿产资源,缺一不可。

兖州哪有这样的外在条件。去年发生大疫,曹昂无法控制疫情,只是开放开禁,放百姓逃入豫州。在陈留形同割据,任城一带又被他占领的情况下,曹昂控制的人口还不如南阳一郡多,吃饭都是问题,哪有精力搞新政。兖州也没有黄承彦、尹端这样的人才,曹昂真正拿得出手的人才只有一个同乡华佗,所以他的本草堂搞得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华佗有医术,兖州却没南阳的药材资源,大部分的药还要从南阳购买。

正因为知道曹昂再怎么折腾,兖州也不可能对自己形成威胁,孙策才会容忍曹昂继续保持独立。相比于曹昂,孙策更关注益州,益州相对安定,有相应的资源,只要曹操找到合适的人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见孙策不搭腔,曹昂几次欲言而止,最后鼓起勇气。“兖州户口流失,普通百姓进入豫州,剩下的人口也大半被世家侵吞,没有他们的支持,兖州无兵、无钱、无粮,门户洞开。”

孙策还是没忍住,终于笑出声来。“那你想怎么办?”

“陈公台为我出了上中下三策。”

“哦?”

“上策,兖州交给将军,我去长安或益州;中策,向孙将军求助;下策,兖州交给袁显思,我去长安或者益州。”

孙策笑笑。“你为什么不选上策?”

曹昂一声不吭,从腰间解下装有印绶的革囊,放在案上,推到孙策面前。孙策惊讶地看着曹昂。曹昂又解开革囊,取出里面的黑犀印信。孙策一看也知道这是刺史印信,曹昂这是玩真的,至少看起来像真的。

不过他没有接。他抬起眼皮,打量着曹昂。“陈公台有没有说,我会选哪一策?”

“他说,将军会选中策。”

“为什么?”

“此策于我而言是中策,于将军而言是上策。将军身荷五州,半有天下,已成朝廷心腹大患。豫荆扬三州乃是将军用心经营之根本,青徐乃是将军右臂,袁绍所图,非取不可。兖州荒残,又未与将军为敌,将军侵占必授人以柄,利寡而祸重。若与袁显思,将军必与袁显思再战,亦非善计。唯有助兖州一臂之力,以兖州为藩,于将军最有利。”

孙策不动声色,端起杯子呷了一口茶。“这是陈公台的意见,你怎么想的?”

曹昂低下头,沉思片刻,重新抬起头,慨然道:“如果将军肯放归我阿母和妹妹,我想选上策。如今之山东,有能力争天下者,唯将军与袁显思。将军天才英特,武艺绝伦,我自不堪与敌。袁显思四世三公,有河北之地,有党人之助,无论家世还是个人能力,都在我之上,我亦非敌手。夹在二位之间,生死握于二位之手,不如趁着现在尚有机会脱身,放弃兖州,或去长安,为天子效力,或去益州,父子团聚。”

孙策道:“你觉得我会放你走吗?”

“如果换成我是将军,我也不放。”曹昂苦笑道:“所以,我今日前来,向将军剖心析意,是生是死,是放是留,唯将军所愿。实在不行,我甘为将军阶下囚,陪阿母、幼妹寄寓将军檐下,以将军之宽仁,想来总不至于饿死。”

“噫,你这是赖上我了啊?”孙策冷笑道:“曹子修,我对你那三策都没什么兴趣,我倒有一策,你可以考虑考虑。”

“请将军指教。”

“你入赘我孙家,成亲之后,你愿意去兖州就去兖州,要钱要粮都可以,愿意留在豫州就留在豫州,我妹妹在工坊做事,每月工钱有好几千,养你一辈子不成问题。”

曹昂面红耳赤,半天才说道:“这个……恕昂难以从命。”

孙策伸手将案上的革囊推了回去。“你不要急着拒绝,先回去想想,听听陈宫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走投无路

孙策不由分说,把曹昂轰走了。

袁权站在阴影中,看着曹昂垂头丧气的出了门,转身推开书房门,打量了孙策片刻,笑道:“你们说什么了,曹子修怎么那副神情,一点喜气儿也没有。”

“屁的喜气。”孙策嘿嘿笑了两声:“他没哭出来,我已经很意外了。”

“哭?有那么严重吗?”

“那当然,兖州现在就是一个烫手山……烧得通红的宝刀,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