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22节(2 / 5)

加入书签

俨、审英等实力,他们有兵,但指挥能力略显不足。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面对普通将领他们还有一战之力,遇到孙坚、黄忠这样的对手,他们只有跪的份。

为了让孙坚、黄忠顺利完成合围,孙策不介意做一次偏师,牵制袁绍的主力。只要能取得胜利,他才不在乎这些虚名呢,就算是被袁绍击败,吃点亏,只要不影响最后的结果,他都无所谓。收到孙坚的消息之后,他们估计袁绍会派兵增援甄俨,决定往前压,逼袁绍紧守中军。

命令传出,鲁肃、董袭就率部出营,敲着战鼓,排着整齐的队型,向袁军的大营逼去,一副要强攻的架势。

袁绍收到消息,亲自赶到营前查看形势。见是鲁肃的战旗,他不敢大意。捕獐山一战,他已经见识过鲁肃的能力,普通将领不是他的对手,张郃、高览也许可以一试。张郃指挥大戟士,不能长时间离开中军,就由高览去对付吧。

命令传出,高览率部出营,列阵迎战。

看到高览的战旗,鲁肃停止前进,与高览保持一箭之地,同时向中军发出消息。孙策收到消息,又派出董袭、全柔两部助阵。听说阵前迎战的是高览,董袭心动不已,火速出营,同时派人向孙策请示,希望能让他与高览决一胜负。上次在捕獐山,他吃过高览的亏,损失了几十个精锐士卒,这口气他憋在心里很久了。

几乎在同时,全柔也向孙策请令,要求首战。他奉命守阳翟,结果麹义、荀衍都没去阳翟,他白忙一场,反而错过了汾丘和龙渊之战,这次应该让他先出战,以作补偿。

孙策回复说,今天鲁肃是阵前主将,你们和鲁肃商量,他同意,我就不反对。

全柔倒没什么意见,董袭心里却有些酸溜溜的,颇是懊悔。他原本和鲁肃旗鼓相当,鲁肃守捕獐山,他守七虎涧,只是因为一时技痒,争于求成,偷袭袁军阵地,因小失大,不如鲁肃稳健,现在就有些落后了,还要向鲁肃请示。

轻重

董袭来到阵前,正迟疑着怎么开口,鲁肃派人来请他过去。董袭带着几个亲卫骑士,策马来到鲁肃阵前,全柔已经到了,正和鲁肃说话,态度很恭敬。董袭看了,心里虽然不舒服,却不得不收起心中的不快。

鲁肃打了个招呼。“元代,还记得将军的部署吗?”

董袭默默地点点头。孙策的总体作战计划要点已经下发到各营将领手中,他当然清楚。

“那你说说,这一战怎么打?”鲁肃用马鞭指指对面的袁军大营。在高览阵地的背后,袁军大营正回响着低沉的战鼓声,这是有人马出营的信号,袁绍肯定知道了他们的到来,正在派人增援高览。

“还能怎么打,干掉他。”董袭满不在乎瞅了一眼对面的高览,牙有些痒痒,心也有些痒。要不就暂时服一下软,把这个任务争取过来,干掉高览,一雪前耻?

鲁肃瞅了董袭一眼,忽然明白了孙策的用意。这是对他最后的考验啊。此战过后,孙策就要安排他镇守洛阳。洛阳形势复杂,各种势力交错,他不可避免的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种能力也许比作战的能力还要重要。董袭是孙策进入会稽时第一个主动依附的人,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孙策一直很喜欢他,董袭也因此自视甚高,不把自己当普通将领看待,以孙策的爪牙自居。

能让这样的将领俯首听命,孙策才能真正相信他有坐镇洛阳的能力。

鲁肃略作思索,笑道:“元代,我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吗?”

董袭回头瞅瞅鲁肃,拱拱手。“子敬言重了,互相切磋而已。”

鲁肃笑笑。“你说我们三路人马,哪一路人马的任务最重?”

“当然是我们这一路,精锐最多,将军亲自坐镇,当之无愧的主力。”

“那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重创袁绍。”

“没错,元代对将军的意图很清楚啊。”鲁肃微微一笑。“那元代一定很清楚我们要对付的是什么样的对手,又该怎么对付,对吧?那元代能不能告诉我,我们该怎么结阵,才能将伤亡減到最少?”

“还能怎么……”董袭话到嘴边,忽然明白了鲁肃的提醒,又生生将说了一半的话咽了回去。虽说高览曾经让他吃过亏,但那是高览占据了有利地形伏击他。同等兵力下的步卒列阵而战,他们有绝对的优势,根本不需要如此慎重。能让鲁肃如此慎重的只有袁绍所领的精锐:一是骑兵,二是甲骑,尤其是甲骑。孙策战前再三提醒,他们的任务是缠住袁绍,让他的骑兵和甲骑无力他顾,为左右两翼包抄提供帮助。不管他们的训练多么精良,没有合适的阵势依托,江东军不可能凭血肉之躯正面硬撼甲骑,否则伤亡必然惨重。

眼前的高览好对付,但高览身后却是袁绍率领的主力,骑兵和甲骑随时可能出现。如果防备不周,被骑兵突袭,就算杀了高览又有什么意义?

怎么对付甲骑?军谋处有过预案,将领们也商量过这个问题。鲁肃在捕獐山阻击袁绍,亲眼见过甲骑列阵,但袁绍始终没有派甲骑上阵,原因只有一个:鲁肃依山列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