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21节(1 / 4)

加入书签

审英等人没有理由拒绝,只能表示血战到底,以血雪耻。

袁绍最后同意了郭图和沮授的建议,向孙策下战书,约他在官渡一战,一决胜负。

石韬拿着战书,一脸遗憾。他对袁绍说,你们这么做是不明智的,只会输得更惨,连最后一线生机都输得干干净净。气得袁绍脸色铁青,恨不得一刀直接砍了他。

送走石韬后,袁绍召集诸将议事,排兵布阵,准备与孙策决一死战。

……

石韬来的时候不慌不忙,回程的时候却是快马加鞭,恨不得肋生双翅,只用了一个时辰就赶回捕獐山。他能感觉到袁绍冲天的恨意,生怕袁绍后悔了,派人追杀他。

看了袁绍的战书,听完石韬的汇报,孙策和郭嘉非常满意。袁绍不得不战,那事情就好办多了,他们可以从容的调兵遣将,与袁绍会战。他等得起,袁绍等不起。等的时间越长,对袁绍越不利。最好能等到甘宁他们率水师进入黄河,占领白马津,截断袁绍后退。

官渡还是官渡,但主动权已经易手。袁绍不是拥兵十万,气势汹汹的袁绍,他也不是既无援兵,又无粮草的曹操。当然他也不敢大意,毕竟就兵力、兵种而言,袁绍还有明显的优势,翻盘的可能并非没有,离胜利越近,越是要戒骄戒躁,小心谨慎。

经过反复商量后,孙策决定以慢打快,不急于和袁绍决战,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时间的优势在他这一边,他的部下是脱产的,打多久都不会影响生产,袁绍的部下却是且耕且战,而且以世家部曲为主,这些人在外征战,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耕种,拖得越久,他们的心态越焦虑。

唯一的不利因素就是炎热的天气和夏季丰沛的雨水,但这些对袁绍的影响更大。

孙策派人回复袁绍,决战可以,不过你不要急,我还有一些事要处理,比如这一万多俘虏,我得先送到江南屯田去,总不能这么白养着。其次我得确认安全,不能中了你的埋伏。最后我还要准备一点粮食,打败你之后,又有成千上万的俘虏要吃饭,不能不做好准备。

总之一句话,你不要急,洗干净脖子等我。

袁绍接到消息,气得暴露如雷,却无可奈何。

数日后,陈武传来消息,黄琬出面劝降了襄城的守军,沮鹄带着几个亲卫出了城,不知去向,应该是间行归河北了。他们从守军中挑选了三千丹阳兵,会合了全柔,共七千余人,带着粮食,正在赶往战场。

接着,吕岱、吕蒙也传来消息,他们已经赶到浚仪,与孙坚、满宠会师,即将发起对甄俨的进攻。击退甄俨后,他们将溯鸿沟西进,配合孙策作战。

与此同时,黄忠也传来消息,留守洛阳的屯田兵投降,成皋、荥阳闻风而下,他们正沿着鸿沟东进,五日内就能赶到战场。

孙策大喜,下令进军官渡。万事俱备,可以与袁绍决战矣。

困兽犹斗

官渡水。

袁绍勒着马缰,立于沙堆之上,看着远处的地平线,眼神忧郁中带着一丝决绝,唇角的胡须不时的轻颤一下。阳光灿烂得有些刺眼,让他不得不眯着眼睛。即使如此,眼角还是不时有泪水溢出。袁绍的心头有一丝悲怆。即使不用揽镜自照,他也知道自己老了。精力越来越不足,目力也越来越差,明明知道远处有人影,但他就是看不清楚。

“公与,那是孙策的候骑吗?”

沮授看了一眼。“主公所言甚是。”他顿了顿,又道:“根据斥候打听到的消息,孙策已经通过圃田泽,进驻中牟县城。”

“此子甚是稳重,年轻人中难得一见。”袁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身对郭图说道:“公则,上次你见到显思,显思可有进益?”不等郭图说话,他又说道:“他若能有孙策这般城府,就算被囚半年也是值了。欲做大事,需得狠忍二字皆备,显思既不狠,只能在忍字上多下点功夫。”

郭图心中微动,忍不住说道:“主公,玉不琢,不成器,显思是块很不错的璞玉。”

“但愿如此才好。公与,我听说审正南有一个孙女,尚未婚配,可有此事?”

郭图眉心微蹙,眼中掠过一丝不安。沮授正在观察远处,听到袁绍这个问题,他明显愣了一下,回头看看袁绍,又看看郭图,将郭图的神情尽收眼底。他想了想,说道:“这个倒是不太清楚,回头可以问问审英。”

“有劳公与费心。”袁绍轻轻吁了一口气。“让令郎伯志回一趟邺城,请田元皓代掌州牧府事务。显思年少,不足以主持大事,元皓有大才,有他助显思一臂之力,再有伯志这样的少年俊杰从旁辅助,庶可无大错。”

郭图和沮授都愣住了。郭图忍不住说道:“主公……”

袁绍抬起手,示意郭图不要着急,他的目光扫过郭图和沮授的脸。“我听说故太尉朱儁举荐孙坚为卫尉,想让孙氏父子染指朝廷。我不能让他们得逞。公与,我决定现在就发出请罪疏,请天子回都洛阳。若此战得胜,自然无话可说,万一战事不利,我就移驻洛阳,入朝辅佐天子。公与,公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