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91节(1 / 4)

加入书签

“公则,奈何?”袁绍抬起头,看着一旁的郭图,声音沙哑,眼神也有些游移。

郭图看得分明,他清楚袁绍在担心什么。洛阳是天下之中,又是旧都所在,干系重大,如果选将有误,后果不堪设想。黄琬被困,凶多吉少,袁绍必须考虑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他急切之间又找不到。袁绍向他求援,却担心他推荐袁谭。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形势危险,袁绍没有太多的选择。

但他不会这么做,这么做只是一时得计,却会将袁谭推到危险之中。

“主公,臣也一时无计,何不请公与来商量商量?”

袁绍眉头微皱,很是意外。郭图主动劝他向沮授问计,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作为汝颍系的代表,郭图和田丰、沮授一向水火不容。就算是真的没办法了,他也应该向许攸求援才对,不应该是沮授。

难道是因为沮鹄的关系?袁绍心中犯疑,嘴上却什么也没说,让人去请沮授。大半夜的,沮授睡得正沉,被人从睡梦中叫醒,简单的梳洗了一下,急匆匆地赶来,还没有完全清醒,看了军报,顿时也傻眼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袁绍有些不耐烦。“公与,奈何?”

“啊?”沮授打了个激零,睡意全消,迅速权衡了一下。“主公,当务之急,一是命麹云天、荀休若全力救援,占据襄城、郏县,确保后路;一是要做最坏的打算,安排接手洛阳的人选,以防万一。”

“救援的事,云天、休若想必都会去做。这接手洛阳的人选,公与可有什么推荐的?”

沮授的眼角不住的抽动着,他明白了为什么郭图在一旁,袁绍却要请他来。这个人选太敏感,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稍有不慎,这个人选就会引发无穷后患,举荐者难辞其咎。

见沮授不说话,袁绍更加焦躁。“公与有什么担忧吗?”

沮授苦笑,欠身道:“主公,洛阳四通八达,又四面受敌,南有周瑜,北有黑山贼,东有孙氏父子,西有董卓残部,坐镇洛阳者不仅要有名望,更要有周旋之能,否则疲于奔命,难逃一败,不宜仓促啊。”

袁绍一声轻叹。他能理解沮授的担心,他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个人选太难了,就算让他自己坐镇洛阳,他都没有必胜的信心,更何况其他人。当然,沮授还提醒了他一点,麹义不合适。他刚才还在想,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远,只能让麹义去了。麹义的名望虽然差一些,用兵能力却首屈一指,只有他才能应付洛阳的复杂局面。至于名望不足的问题,从长安再调一个党人名士来就是了。

现在沮授却说,河东、弘农就有西凉人,麹义不合适。

“许攸如何?”袁绍又提出一个备用人选。许攸是南阳人,和他相交多年,忠心无虞,聪明果敢,足智多谋,只是带兵时间短,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在淳于琼一战身亡后,汝颍系的实战能力普通受到怀疑,派许攸坐镇洛阳可能会引起不少非议。

与许攸类似,荀衍同样存在军中资历太浅的问题。

沮授想了想,摇摇头。他不赞同许攸。许攸贪财好利,为人放诞,在袁绍麾下为将都有吃空饷的嫌疑,让他去洛阳,没有了管束,他还不把洛阳的地皮刮三尺?虽然郭图在侧,自己的意见最后会落入许攸耳中,沮授还是说道:“主公,许将军是南阳人,如果孙策派南阳乡党以利诱之,如何?”

“那该怎么办?”袁绍焦躁起来。他也觉得许攸不合适,否则不会将他排在麹义之后。可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不能把洛阳让给孙策吧?黄琬一旦出了意外,董越、张燕肯定会闻风而动,留给他的时间不多。稍一耽误,洛阳就会落入他人之手。

沮授束手无策。

这时,郭图轻轻咳嗽了一声:“主公,我倒有一个人选。”

袁绍和沮授同时看了过去,只是眼神含义不同。袁绍恼火郭图有合适人选却不说,沮授却怀疑郭图可能会推荐袁谭。袁谭被释后,一向谨慎的郭图出人意料的去迎接袁谭,甚至不惜与袁绍发生冲突。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可能放过。

“谁?”

“审正南。”

“审正南?”袁绍和沮授不约而同的说道,神情出奇的一致。他们都没想到郭图会推荐审配。审配是冀州人的代表,和郭图一向是死对头。

“论能力,论威望,没有人比审正南正适合坐镇洛阳了。”郭图不紧不慢地说道:“审正南如果能率冀州精锐赶到河南,不仅可以坐镇洛阳,还能牵制孙策,协助主公夺取豫州。主公,孙坚被困在浚仪,孙策在颍川与麹义僵持不下,胜负在此一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事急从权

袁绍沉吟着,还没说话,沮授先表示反对。

“主公,万万不可。”

郭图向后退了一步,重新垂下了眼皮。袁绍瞅瞅他,又瞅瞅沮授,对沮授的反应有些不太理解。郭图推荐审配镇守洛阳,这对冀州系是一个好事啊,为什么沮授会反对,而且这么激动?

“公与,为何不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