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71节(3 / 4)

加入书签

还是不可抑制地蔓延。

颜良的部下士气大涨,爆发出一阵阵的怒吼声,纷纷跳过大车,杀入阵中。

颜良松了一口气,腿一软,差点摔倒在地。他连忙伸手扶住旁边的大车,又叫过两个亲卫,将他推了上去。他已经连爬上大车的力气都没有了。坐在大车上,他接过自己的战旗,用力摇动,鼓舞士气,向张允的部下发起最后的进攻。

严左在中军看得清楚,虽然不知道阵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张允的死活,但他看到阵势即将崩溃,敌人正如潮水般的涌入车阵,知道功亏一篑,却顾不上害怕。他厉声下令,让人竖起双兔大旗,敲响求援鼓,向沈友示警。

战鼓声一起,远处便传来了回应的声音。严左抬头一看,一群骑士正在靠近,最显眼的就是甲骑,鲜亮的甲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严左大喜,立刻叫来两个亲卫曲的军侯,让他们上前阻击正面的颜良,同时大喊“甲骑来援”。军侯们不敢怠慢,一边率部向颜良逼去,一边齐声大呼。

“甲骑来援!甲骑来援!”

甲骑二字像一针强心剂,让慌乱的江东士卒看到了希望,他们重新站稳脚跟,在老兵的指挥下拼命反击,同时厉声大吼,既给自己壮胆,也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

“甲骑来援!甲骑来援!”数千人齐声怒吼,江东军士气复振。

有人看到了大车上的颜良,举起强弩射击。

颜良坐在大车上,见江东军阵型摇摇欲坠,崩溃在即,正自庆幸,忽然听到甲骑二字,根本不愿意相信,只当是江东军自欺欺人。他安排了三百骑,也准备了对付甲骑的战术,沈友不可能这么快得手。他下意识回头观看,却见甲骑正在逼近,心中大骇,没留神人群中的狙击手,一下子被身中两箭,从大车上摔倒,轰然落地。

亲卫们赶了过来,将他扶起。颜良喘息着,鲜血从嘴角溢出,声音沙哑,眼神绝望,用尽全身力气,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撤!”

不用急

孙策倚着新装了琉璃的窗户,看着湖岸若有若无的嫩绿,一时出神。清风徐来,吹面不寒,湖面上波光粼粼,几只小船正在湖中飘荡,顺风传来隐约缥缈的歌声。当值的陆议静静地站在一旁,不动如松。过了年,他十三岁,身体窜了一大截,已经有些少年模样。正月里回吴郡探亲,陆康为他行了冠礼,取字伯言,对他期许甚高。

脚步声响起,轻快而急促,孙策收回目光,看向楼梯口。诸葛亮为人严谨,他很少会走得这么急促,甚至有些慌乱。看来是出了大事,只是不知道是青州战场还是颍川战场。

两个战场都很紧张,沈友等人初次上阵,黄忠以寡敌众,而且他们的对手都不是普通人,一个是后来被称作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颜良,一个是河北第一名将麹义。

诸葛亮快步来到孙策面前,气息有些急。“将军。”

孙策抬起眼皮,瞅了他一眼。“什么事?”

“青州战报。”诸葛亮说着,将战报递了过来。战报内容很多,厚厚的一叠,上面有一枚纸,写了摘要,是诸葛亮的字迹。诸葛亮的书法很好,和他人一样,工整简洁,没什么花哨,却让人看了很舒服。孙策捻了捻手指,接了过来,先拿起摘要。

不知不觉的,他的心跳有些快。安排沈友出征这件事是他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争夺青州,更有平衡派系的计划。荆州系、豫州系的实力已经很可观,如果不把扬州系尽快扶植起来,江东子弟兵的士气会受影响,他的根基不稳。

可是沈友没有作战经验,他麾下的将领凌操、张允等人也一样,袁熙不过是中才,颜良却是一名悍将,沈友等人能不能击败他,其实很多人是有疑问的,包括孙策自己在内。虽说从装备、训练来看,江东军都有明显的优势,但两军交战,将领的经验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战报来了,结果是不是如他预期,他心里没数。如果沈友惨败,对扬州系无疑是一个重创,对他的战略布局也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孙策平复了一下心情,拿起摘要。

摘要很简单:沈友率部击退颜良,救出田楷,斩首两千余,张允阵亡,所部损失近半。

“张允阵亡了?”孙策眉头紧皱。

“张校尉与颜良正面作战,拖住了颜良,为沈将军击退颜良创造了机会。”

孙策没吭声,做了两个吐纳,让自己恢复平静。将军难免阵上死,张允阵亡虽然可惜,但沈友毕竟打赢了,不仅稳住了青州,还证明了这些江东军可用。初次上阵,能取得这样的战绩,相信没有人可以说三道四。他将军报打开,仔细阅读。军报是庞统写的,配了详细的作战地图。孙策将地图铺在一旁,一边看军报一边对照地图,分析其中的得失。这份军报将来要成为讲武堂的教材,庞统是按编教材的体例写的,从地理到战前形势,从双方优劣到战前分析,一一写来,全面而周密,又极有条理。

孙策看完,放下战报,闭目沉思了片刻。“孔明,听说颜良也是琅琊人,你怎么看你这个乡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