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67节(1 / 4)

加入书签

袁熙一时心乱,看着远处的泰山,幽幽地叹了一口气,用拳头不紧不慢的捶着腰眼。

孔融和祢衡站在不远处的,离人群稍远。对那些争先恐后和逢纪攀谈的人,他们实在不愿意搭理。正因为冷眼旁观,他们将袁熙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孔融叹了一口气。“正平,你有什么打算?”

祢衡白眼一翻。“暂时还没有,反正不打算留在这里。一群俗物,令人作呕。”

“正平啊,你虽然才高,但是这……”孔融咂了咂嘴,很为祢衡担心。他算是恃才傲物的那一类了,可是和祢衡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放眼天下,能入祢衡之眼的人都没几个,这年青人太狂了。

祢衡不以为然。“文举兄,弃了这北海相,你准备去哪儿?”

孔融看着远方,那里是他的家乡鲁国。这几年时间,鲁国先是被孙策送给陶谦,接着又回到孙策手中,战乱不休,现在回去未必是什么好的选择。得知孙策将要来夺青州,他知道北海大战将起,自己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干脆挂印辞官。袁熙招揽士人,他也来看看,和袁熙接触过几次之后,他觉得袁熙才不过中人,也许还不如袁谭,留在青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只是还没想好应该去哪儿。

“还没想好?”祢衡笑道:“我们一起去长安吧。”

“去长安?”孔融沉吟了片刻,点点头。“这主意不错。”

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小,既有点无视其他人,也有点故意说给其他人听的意思。袁熙和逢纪都听清楚,默契地没有吭声。他们对这一老一少都没什么好感,恨不得他们现在就走。

回到城中,袁熙又收到了颜良的军报。颜良从降卒中得到消息,田楷的从事孙乾半个月前离开了北海,向东去了,与田楷此刻撤退的路线相同。颜良怀疑田楷与孙策派来增援的人马约好在东莱会合,他希望袁熙能够尽快赶到,形成对田楷的包围,先吃掉田楷部,再与孙策的增援人马对阵。

袁熙不敢怠慢,立刻让人取来地图,和逢纪商议。两人分析后,觉得颜良的担心有道理。若非如此,田楷如果想撤回幽州,他应该取道都昌、下密,而不应该向复甑山方向。隐谦将徐州一分为二,陶商携东海、琅琊依附后,孙策的部下已经无法悄无声息的通过琅琊,陶商就算不敢拦他,也会及时通报消息。孙策为掩饰行踪,利用他的水师优势,从黔陬、不其之间的海港登陆是完全有可能的。

“先祖曾在崂山修道,说过附近有良港,齐国水师曾以之为驻地。朐县麋家是东海巨贾,对海路很熟悉,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海港的存在。依我之见,沈友在此登陆的可能性最大。”

袁熙眨眨眼睛。“若能全取青州,愿将此港及崂山封与元图,以继逢氏故国。”

“那我就先谢过使君了。”

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逢纪沉思半晌,又说道:“使君对孔融、祢衡二人怎么看?”

袁熙哼了一声:“元图有什么妙计教我?”

“祢衡既非名门大族,又无亲朋故旧,一张利口,无人不伤,使君便是冷落了他也无妨。孔融是圣人之后,家学渊源,博闻强识,又有口辩,少年成名,曾得李元礼提携,虽不能臣,亦不可怠慢,否则便有不能容人之量。既然他有意远游,使君宜奉程仪,为之饯行,以示恭敬。”

袁熙想了想,觉得有理。“元图所言在理,不过军务紧急,我怕是不能亲自为他饯行了,让华子鱼代我出面吧。至于程仪,不妨丰厚点,三百金如何?”

“三百金的确丰厚,不过祢衡与孔融同行,不可存此薄彼,徒招人怨。再加二百,凑五百之数吧。”

“可。”袁熙一口答应。他摩挲着大腿,想了想,又道:“元图,你说我要不要给家父送个消息,提个醒?此二人西去,应该会经过浚仪附近。若是家父不知,固然会怠慢了他们。若是知孔融名高,盛情接待,又因不谙祢衡品行发生冲突,反而不美。”

逢图笑了,欣慰地点点头。“正当如此。使君历事半年,深谙为臣为子之道矣。”

袁熙哈哈一笑。“我乃朽木,若有寸进,皆是元图相佐之功。元图,田楷愚物,不足与论,沈友却是孙策相中的江东才俊,此次交锋不与往常,乃扬名立世之机也。”

逢纪抚着胡须,微微一笑。“孔融虽然狂傲,有一句却说得不错,东南之美者,唯会稽竹箭,其余无足道尔。”

马铠

虽然孙袁交兵多年,而且孙氏明显占据上风,但袁绍及其部下并不认为孙氏父子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孙氏父子有武勇,吴会出精兵,这一点他们都承认,但是要说孙氏父子麾下有多少人才,他们并不认同。

到目前为止,孙策招揽的名士曲指可数,张纮算一个,目前镇守南阳,张昭算一个,现在是汝南太守,除此之外,都没什么真正的名士,汝颍浪荡子郭嘉都能成为孙策的心腹,可见一斑。沈友才二十出头,以前都没有统兵的经验,现在却让他统领两万人马,这和胡闹有什么区别?若非无人可用,何至于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