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61节(1 / 4)

加入书签

从浚仪进军,已经成为实现袁绍目标的不二选择。

李儒的文章狠狠地恶心了袁绍之后,耿苞送回来的消息再次恶心了袁绍一回。孙策勒索三千金,还威胁要将袁绍赶出袁氏宗族,不让他回汝阳安葬。对袁绍来说,三千金虽然不小,却也不是什么大数字,他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但孙策的做法太卑鄙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绍打算拒绝,但郭图一句话让他咬着牙答应了孙策的要求。郭图说,孙策想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袁谭想什么,别人会想什么。袁谭在平舆做了半年的俘虏,现在孙策愿意放人,主公你还不愿意出钱,袁谭会怎么想,难道父子之情就这么淡薄?已经有人说主公打算废长立幼,袁谭任城之败是主公见死不救所致,现在又不想赎他回来,岂不是坐实了流言?你给的钱越多,说明你对袁谭越重视,流言不攻自破。

人言可畏,袁绍很清楚这个道理。除此之外,他更担心袁熙会受影响,他还需要袁熙攻击青州,吸引孙策的兵力呢。如果袁熙以袁谭为鉴,不肯尽力,会影响他的整个战略实施。

三千金在除夕夜悄悄起程,运往平舆。特地选这么一个时间点,是袁绍希望把这些不顺心的事都留在过去的一年,让新年带来好兆头。

三千金送走了,新年来了,但袁绍的怒气却没有消。他越想越窝火,恨不得立刻将孙策碎尸万段,所以他改变了计划,不等正月结束就下令出征,号称二十万,气势汹汹的杀奔豫州。

数十骑士护着一辆大车上了岸,辨明中军方向,赶了过来。

袁绍皱起了眉,回头低声嘀咕两句。一旁的郭图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心里却暗自冷笑。

田丰又来强谏了。

没有人敢劝阻盛怒之下的袁绍,除了田丰。即使大军已经越过黄河,田丰还是不赞成现在就发起攻击。按照原先的计划,应该先由袁熙在青州发起攻势,吸引孙策的注意力,再由曹操从益州出兵,黄琬率部攻击南阳,牵制周瑜,再由袁绍率主力取道浚仪,直取颍川。按照进度估计,二月末出兵,一个月的时间,主力应该在四月到达浚仪附近,正好派骑兵游徼颍川,抢收屯田的冬麦作为补给,可以不用第二次从冀州运粮,大大减轻后勤补给的压力。现在整整提前了一个半月,多消耗三四十万石粮食还是小事,打乱了出招顺序,这会把孙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大增加了攻击的难度。

马车来到坡下,田丰下了车,一手拄着杖,一手提着衣摆,跌跌撞撞地赶了过来。袁绍虽然不悦,还是挤出一丝笑容,翻身下马,迎了过去。

“元皓,什么事啊,这么急?你慢点,慢点,注意脚下。”

田丰一声长叹。“多谢主公。臣老朽矣,本不该来惹人厌,但两军相争,生死攸关,不容有失。臣不敢不竭忠进言,望主公三思而行。”

袁绍的笑容越来越勉强,连回答田丰的兴趣都没有了。说来说去,不就是那几句么,我人马都到这儿了,难道再回去?

见袁绍不说话,郭图接过了话头。“元皓兄,你的忠贞,主公非常欣赏。不过你实在是多虑了。论将,主公三十年前在此任濮阳令时,孙坚还是个垂髫少年。论兵力,就算孙策倾巢而动,真正能调动的人马不超三万。论钱粮,豫州去年大疫,府库空虚。有此三者,何愁不胜?元皓兄,你多虑了。”

田丰大怒,对袁绍的怒气全部转化为对郭图的怒火。“年岁若是有用,徐荣不会败于孙策之手。兵力若能决胜负,高祖不会有彭城之败。钱粮虽多,不能像河水一般淹没浚仪。你身为军谋,不劝主公谨慎,只知大言不惭,若是主公顿兵于坚城之下,迁延不进,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郭图收起笑容,一言不发,只是用讥诮的眼神看着田丰,就像看着一个死人。

袁绍脸色铁青,连挤出来的笑容都不见了。

“元皓,依你之言,我军必败?”

幸臣

沮授坐在车上,看着面前神色不安的骑士,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虽然张开了嘴,却一点声音也没有。

田丰以沮军之罪被送回邺城监禁,即刻起程,连说情的机会都不给,袁绍分明是下定了决心将田丰从他身边赶走。作为近臣,沮授清楚袁绍对田丰的怨气有多重。自从袁绍决定取道浚仪以来,田丰多次进谏,早就惹恼了袁绍。袁绍决定正月出兵,田丰再次强谏,说了不少过火的话,袁绍忍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是作为朋友,沮授知道田丰一片忠心,别无他意,而且他的看法和田丰一样,此时出兵是重大失策,会导致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用兵如对弈,不仅落子前要通盘考虑,行棋时更要讲究顺序,孰先孰后,一子不能乱,否则就会陷入被动。

袁绍不等策应诸部到位,因一时气愤而提前出兵,完全打乱了应有的顺序,之前安排的一些战术全部落空。大战伊始,还在布局阶段,袁绍就送出这么一个昏招,田丰焉能不急。

“先生不去劝一劝吗?”骑士讪讪地提醒道。这是张郃的部曲,和沮授很熟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