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58节(1 / 4)

加入书签

孙策也没把握。袁权的分析有道理,这件东西很可能是宫里传出来的。汉灵帝是有名的艺术皇帝,做天子一般般,艺术水准却非常高。他又好胡风,这件玉雕有明显的中亚写实风格,也就是所谓的犍陀罗艺术风格,人物比例精准,栩栩如生。温润的玉质像极了少女包含青春活力的皮肤,让人忍不住想触摸把玩。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贾诩突然送这么一件礼物来干什么,会不会是和上次送项羽刀一样暗藏玄机?他不怕人说他和董卓有瓜葛,李儒都已经亮明身份了,怕个毛。但他对贾诩这种皮里阳秋的做法很无语。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非要故弄玄虚?

“谁送来的?”

“王方。这人原本是朱太尉的掾吏,朱公去职后,他也弃官回到河东,在太守府任职,这次奉命到平舆来。今天刚到,明天应该会去公廨拜见吧。”

孙策坐了起来,瞅瞅白玉美人,又瞅瞅袁权。他觉得这里面有文章。按理说,就算是送礼,也应该直接送给他,没道理先送到内宅来,由袁权接收。贾诩难道以为袁权独宠,可以干涉军政?又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个试探?

问题是,他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呢?孙策百思不得其解。

见孙策神情不对,袁权心中不安,也坐了起来,拉着孙策的手臂。“夫君,是不是我不该收?我明天就去退了。”

孙策摇摇头,握住袁权的手,摩挲着她指端的茧子。“我是想不通贾诩这么做的目的,你能猜得到吗?送我一个白玉美人,又不正大光明的送。如果只是一些普通礼物,那也就罢了,这白玉美人可价值连城,就像你说的,弄不好还是宫里出来的先帝遗物。”

袁权将孙策按倒躺下,又将被子拉好,两人并肩而卧。“我倒有些想法,不知道对不对,说错了,你可别笑话我。”

孙策笑了笑,作势用手指掏了掏耳。“夫人请讲,我洗耳恭听。”

袁权瞋了孙策一眼。“贾诩虽是西凉人,却是西凉中人的读书人,他行事再出人意料,也逃不出读书人的一些习惯。那就是借物喻意,礼制当先,如果再深一步,也许有赋典的可能。不过他是西凉人,没听说他喜好文赋,这一点可存而不论。”

孙策哦了一声,有点明白了。不过他什么也没说,静静地听袁权分析。贾诩把白玉美人送给袁权,很可能就是知道袁权的身份,也知道自己宠爱袁权。至少袁权一眼能看出这是宫里的东西,还能断定是孝灵帝时所制。如果不是对宫里的情况非常了解,又见过类似的东西,是很难如此有把握的。

又或者,贾诩想借这件白玉美人表达的意思只有袁权能够准确的把握?

“玉在礼制中地位尊崇,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玉,丝毫不可以乱,否则就是逾礼。按照礼制,白玉等级最高,只有天子和诸侯王才能用。这件白玉美人原本就是宫里的东西,贾诩不送往长安,却送到平舆来,自然是尊奉夫君。美人者,臣妾也,既有自荐枕席,愿为夫君所用,又有臣服之意,旧朝之物向新君臣服,说得通,当然也可以表示贾诩的臣服之意。白色五行属金,为西方,代表凉州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袁权忽然咦了一声,面色微变。“夫君,这不会是你要尚公主的征兆吧?”

形势比人强

“啧啧。”郭嘉围着白玉美人转了两圈,啧啧有声,赞不绝口。“稀世珍宝,真正的稀世珍宝。玉好,工好,美人更好。这是宫里的东西吧?”

孙策靠在一旁,呷着茶。“何以见得?”

“这么大块的和阗白玉,一般人见都没机会见到,而且玉工不比其他工匠,除了宫里,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讨生活。这么好的雕工,应该是宫里尚方监所属的首席玉工。”

孙策觉得有理。玉器在汉代是等级森严的物品,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用的,像后世那样只要有钱就可以弄块玉玩玩的事在汉代绝不会出现。玉工只有在宫里才有用武之地,出了宫就没用了。孙权称帝时就因为找不到玉工雕琢玉玺,只能用金玺代替。晋灭吴,缴获的玺印中就只有金玺,没有玉玺。

“你见过类似的东西吗,哪怕小一点的?”

“没有。”

“我有些不太明白,袁绍洗劫皇宫,这件东西怎么会没卷走?”

郭嘉摇摇头。“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也可以理解。袁绍洗劫皇宫前,宫里已经乱了好几个月,这件东西也许被谁偷出了宫,藏在家里也说不准,等董卓洗劫洛阳,又落到董卓手中,未必一定是董卓从宫里得来的。当然,也可能这件东西本来就不是宫里的,礼制是礼制,表面上尊崇,背地里不当回事的太多了。真按礼制来,洛阳的豪门有几个不逾礼?”

孙策也听得糊涂,无从判断。“那你说,贾诩把这件东西送给我,又是什么意思?”

郭嘉坐了下来,摇摇羽扇,一脸的漫不经心。“甘为臣妾,俯首称臣。他不送这件白玉美人我也知道,没有我们的支援和策应,他们是撑不下去的。黄琬坐镇洛阳之后,他们的日子难过了。大战在即,黄琬为解后顾之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