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37节(2 / 4)

加入书签

,有力气种地的却数不胜数,来迟了可就没机会了。

负责招募屯民的许虔、孟建忙得满头大汗,却满心喜悦。冬麦即将播种,一下子多了几千劳动力,能多种上千顷土地,对平舆补齐明年的粮食缺口大有好处。只要安排得当,明年春天就能看到收获。

很快,第一批参观工坊的人也回来了。他们不少人被工坊录取,分配了住处,可以立刻入住,明天就可以上工。一人入职,一家人安心。他们一边招呼着家人收拾行李,一边大声和认识的乡党说话,极力鼓动他们也去看一看。没手艺也没关系,只要肯吃苦,人机灵,也能在工坊里找份活儿干,补贴家用不成问题。工坊现在正扩大生产,争需人手。

一传十,十传百,第二批人很快集结起来,兴冲冲地向工坊走去。

……

木学堂,一群少男少女慢慢跟着队伍向前移动,他们的眼睛里闪着光,被一排排木架上琳琅满目的模型吸引住了,匠师的介绍像仙音一样缥缈,充满诱惑力。

“木学堂正式学制三年:一年为见习,识字、识图,学做模型,学习了解机械的基本技能;一年为正业,参与新品试制,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匠人,并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一年为进修,分两种:一种是去工坊,熟悉工坊的流程,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一种是去研发处,参与新品的设计。”

一个瘦削的少年举起,弱弱地说道:“先生,什么人去工坊,什么人去研发处?”

负责讲解的匠师顾修停下讲解,温和的说道:“这个要看各人的天赋。有人动手能力比较强,各种技能容易上手,这样的人会去工坊做匠师。经过三年的培训实习后,木学堂的毕业生不用做学徒,可以直接成为丙等五级,月钱二千。如果有管理能力,做个组长,管理十到二十人,月钱三千,相当于二百石的俸禄,将来按照能力逐级升迁,如果能做到大匠,最高可至二千石……”

“二千石?”少男少女们顿时兴奋起来,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顾修见惯了这种惊讶,静静地等着,脸上的笑容不变。

“那什么人又去研发处?”

“研发处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手艺好,还要脑子灵活,不怕失败,要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韧劲。”顾修指指架子上的模型。“这些模型有一些就是研发处的作品,是不是都很奇怪?”

少男少女们看着那些精致的模型,连声附和。这上面的模型他们有一大半没见过,千奇百怪,连有什么用都不清楚,却散发着让人无法言说的魅力。

“研发处不怕怪人,而且欢迎怪人。”顾修顿了顿,提高声音,对几个聚在一起,躲在角落里的少女说道:“告诉你们一件事,目前南阳、汝南、吴郡三个木学堂,除了汝南木学堂的祭酒是男子外,南阳、吴郡木学堂的祭酒都是女子。事实证明,在这方面,女子并不比男子差。”

“当真?”少女们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神与仙

短短两天时间,追随于吉的三万多人就只剩下不到千人。木学堂的要求非常高,精挑细选,最后只招了二十七人,其中有十一人是女子。工坊需要量比较大,招了三百多工匠,拖家带口,也有一千多人。收获最多的还是许虔、孟建,他们招到了五千多户,三万余口,远远超出预期目标,平舆县无法安置所有人,只能安排一部分人去临县。

不过对于整个豫州来说,这几千户根本不在话下,再多十倍也能安置得下。

完成了任务,许虔等人陆续撤走,扔下于吉和数百虔诚的信徒继续等待。捞到了好处,杨修的心情好了很多,安排了一个空营让于吉和他的信徒居住,但伙食还是很一般,饿不死,也吃不饱。

于吉很安静,别说出营,连大帐都很少出,每天在帐中静坐冥想。信徒们则大部分时间都围在帐外,或静坐,或念咒,或者在营地里散步,都比较安定。

孙策接到报告,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时间拖得够久,该请的客人差不多也请到了,再拖下去也耽误时间。虽说因为没好处,不少人对神仙的心思已经淡了,相信神仙的依然不在少数,尤其是女人。袁权一心想见于吉,想请于吉为袁衡的失言禳解。那些娘家有亲人逃亡在外的女子也想请活神仙算一算什么时候才能化灾为祥,纷纷托陈夫人来向袁权请求,希望孙策能解禁,让她们拜见活神仙。

她们本来可以直接去见于吉——孙策并没有阻断别人求见活神仙——但她们或是有利益考虑,或者担心孙策报复,都保持了克制,要等孙策点头。

于是,孙策在水榭上设宴,为于吉接风。

宴会由袁权操持,宾客男女都有,夫妻同来的就夫妻同座,单独来的或是找朋友,或是随机组合,不愿意与人同席的就独据一案,各随其便。袁衡虽是正妻,但还没过门,所以与袁耀同坐一席,袁权也没有与孙策共席,而是与尹姁、麋兰同坐,孙尚英领着一群弟妹,郭嘉领着军谋处,吕岱则担任迎宾,安排客人入座。张昭、许虔等太守府的官员在应邀之列,龚都、吴霸、何仪等黄巾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